守护好湿地这个共同的家园
●《今日新疆》编辑部
加强湿地保护,共享生态之美。在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波浩淼、天鹅优雅,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在阿克苏国家湿地公园,鱼儿畅游、鸥鹭翔集,一派盎然的生机景象……鸟儿们眷恋着好山水,把最美的色彩,最动听的歌声献给湿地这个人与自然共同的家园。
湿地是“地球之肾”,湿地保护事关国家生态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事关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的生存福祉。在安徽巢湖、在浙江杭州西溪湿地、在云南滇池星海半岛生态湿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视察调研中强调湿地的重要性,为做好湿地保护工作指明前进方向、提供根本遵循,引领推动我国湿地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湿地生态状况持续改善,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
或是遗落草原的柔肠湾,或是深不可测的堰塞湖,或是广袤无边的沼泽地,新疆的大山冰川孕育出万千湿地。新疆湿地总面积457.85万公顷,居全国前列。新疆类型多样的湿地滋养了万千生灵,构成了大美新疆的靓丽篇章。近年来,经过不懈努力,新疆初步形成以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国家湿地公园、自治区重要湿地为主的湿地保护管理格局,湿地资源得到了有效呵护。
在看到新疆湿地生态状况得到极大改善、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明显增强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地处内陆干旱区的新疆生态环境非常脆弱,湿地生态一旦遭到破坏,将更加难以恢复,修复湿地所付出的成本也会非常高昂,时间长达十年,甚至数十年。我们一定要提高政治站位,从筑牢祖国西北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高度出发,持续推动湿地保护修复成效不断提升。
党的二十大报告围绕“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明确要求“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要按照党的二十大部署,结合新疆实际,坚持“保护优先,严格管理,系统治理,科学修复,合理利用”原则,不断加大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从制度建设、管理体系、保护机制等多方面强化湿地保护工作,久久为功、综合发力,确保取得明显成效。
以法治之力守护湿地之美。近年来,新疆相继制定和颁布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湿地保护条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要湿地确认办法》等法规和文件,为湿地资源保护提供了制度和法律依据。“徒法不能以自行”,当前关键是要加强执法力度,强化对破坏湿地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的查处侦办,加大对破坏湿地生态环境案件起诉力度,决不能让法规制度成为“没有牙齿的老虎”。
以治理之能呵护湿地之美。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支撑。要逐步建立健全湿地分级管理体系,提高湿地保护管理能力,加快完善湿地支撑体系,初步建立全疆重要湿地监测评价制度,推动全区湿地得到全面保护,湿地面积总量稳定、湿地保护率稳步提升和湿地生态功能有效提升。
水是湿地的灵魂,自然生态之美是湿地最内在、最重要的美。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坚定不移把保护摆在第一位,尽最大努力保持湿地生态和水环境,不断保护和提升湿地生态功能,让湿地成为人与自然共处的绿意空间,成为自然与人文共融的诗意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