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观察丨财政资金加持,新疆林果丰又甜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冉虎
盛夏六月,新疆已经端出了丰盛的“果盘子”。杏子、桃子、樱桃、西瓜、甜瓜等时令果品争“鲜”上市,不仅让本地群众实现了“水果自由”,新疆鲜果还走向国内其他省区市,走出国门,畅销海内外。
6月7日,库尔勒梨城机场货运人员正在往飞机上装运白杏,准备运往成都。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王立华摄
今年,新疆财政安排林果业提质增效项目资金1.09亿元,加大对粮棉果畜农业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持力度,巩固提升新疆果品优势。这些资金被用于建设林果企业或合作社产加销一体化、林果基地示范园、林果技术服务示范社、林果全产业链提质增效专家服务团、种质资源利用及有害生物防治等,推进全疆林果产业链建设,助力托举新疆五彩缤纷的“果盘子”。
和田地区洛浦县纳瓦乡布依村,一棵棵樱桃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果实。古哈尔尼沙·依明 摄
推动果品提质增效
6月23日,高温炙烤着阿克苏地区乌什县阿合雅镇的大地。
在新疆振兴园牧业有限责任公司的万亩葡萄基地,一串串“阳光玫瑰”葡萄却在大棚里享受着雾化降温带来的清凉,在湿润空气的滋润下鲜翠欲滴。
这是今年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利用财政资金重点建设的林果产业链示范园之一。
“我们用财政资金加强示范园基础设施建设,葡萄架从1.5米提升至1.9米,这样葡萄树的枝干可以长得更加粗壮,产量至少能增加20%。”新疆振兴园牧业有限责任公司销售经理张杰介绍。
此外,该公司还购置了智慧化、简约化种植设备,在大棚里配置了葡萄雾化打药系统。“在降温和保湿的环境下,葡萄不仅串型和果型长得更好,品质也能大幅提升。”张杰说,别小看这一“升”一“降”,每亩地可以增加产值2000多元。
今年,自治区林草局根据《自治区绿色有机果蔬产业集群建设行动计划(2023—2025年)》,利用新疆财政拨付的3239万元示范园建设资金,重点建设55个林果产业链示范园,优化新疆果品主栽树种,提升新疆林果业种植现代化技术。
在林果产业链示范园的带动效应下,今年以来,全区累计完成果树品种优化面积21.4万亩,改造低产低效果园9.7万亩,推广苹果、香梨等树种简约化栽培技术1.8万亩,果品产量和质量均实现大幅提升。
扶持壮大龙头企业
有了财政资金的支持,伽师县西域果业有限公司新购置了8台空气能除湿干燥设备。“有了这些先进的干果烘干设备,我们不仅提高了干果产量,每吨干果还降低生产成本500多元,产品更有竞争优势了。”该公司总经理王鑫说。
为加大对林果产业链链主企业的支持,扶持壮大一批林果龙头企业,今年,新疆财政投入3200万元,支持32家林果企业(合作社)开展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建设,通过提升贮藏保鲜、加工转化、市场营销及品牌创建能力,不断完善新疆林果产业链,推动林果产业转型升级。
在实施林果业提质增效工程的同时,新疆财政和林草部门还加强部门联动,投入市场开拓补助资金440万元,鼓励和支持林果龙头企业加强线上线下产销对接,通过参加国内外各大展会、在疆外和国外建立分公司、设置前置仓等方式,不断开拓销售市场。
今年,在自治区林草局积极组织下,新疆64家林果企业(合作社)参加了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第十七届中国坚果果干食品展览会等。会上,新疆林果产加销一体化企业共签订意向订单1.64亿元。
除了国内展会,自治区林草局还积极组织和引导企业“走出去”,参加国际展会,提升新疆果品知名度。
“今年通过参加展会,我们与土耳其客商以及杭州百草味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等达成合作,增加果品销售额3000万元以上。”新疆浙疆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文革说,在财政资金的支持下,该公司引进了自动化包装生产线,果品包装效率提高了5倍。此外,还在国内其他省份设立了前置仓和云仓,一天可发送果品快递3万单,充分满足了电商消费者的快速响应要求。
完善技术服务体系
“马上进入盛果期,果树大量结果,一定要按照比例用好水肥,防止果子开裂。”近一段时间,徐业勇经常走进果农家查看果树生长情况,并用大白话给果农讲解林果种植技术。
徐业勇是新疆林业科学院高级工程师,也是阿克苏地区林果全产业链提质增效专家服务团领队。
今年以来,围绕阿克苏地区的核桃、红枣、苹果、香梨、杏子、桃子、巴旦木、新梅等特色林果,徐业勇和服务团的27名林果专家向果农示范推广简约化栽培、机械化生产、数字化管理等现代林果栽培管理技术。在服务团林果专家的技术帮扶下,当地果农对特色林果的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在新和县依其艾日克镇央达克村,小牛果品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果农的贴心人。这家合作社是财政资金支持技术服务合作社发展取得成果的典型案例。
该合作社不但可以为果农提供多种形式的专业化技术服务,还通过产业化发展、品牌化经营、市场化营销,拓宽了当地果品销售渠道,有效带动了农户增收。
央达克村果农乌拉古姆·艾则孜家有2亩红枣,在小牛果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技术支持下,今年她家的红枣产量有望比去年大幅增长。“红枣长得好,多亏合作社的培训;丰收后,农产品还可以卖给合作社,我不愁销售。”乌拉古姆说。
自治区林果产业发展中心主任林星辉介绍,今年,新疆财政提供技术服务合作社及技术服务资金930万元,从自治区科研院所优选102名林果专家,组建自治区林果全产业链提质增效专家服务团,完善了区、地、县三级技术服务体系。
截至目前,自2019年林果业提质增效工程实施以来,新疆利用财政资金已在全疆建立林果技术服务合作社680余个,有队员3.6万余人;围绕各类林果的种、管、加、销全产业链标准化生产规程和技术体系,累计开展技术服务培训8100场次,培训果农61万多人次,为新疆林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