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王”争霸出“状元”
6月29日,伴随舞蹈《美丽皮山》在皮山县阔什塔格镇的大白杏采摘园的热情演绎,皮山县阔什塔格镇首届“核”其有“杏”——大白杏采摘活动精彩开幕。
6月29日,皮山县阔什塔格镇第一届大白杏采摘活动现场。阿卜力克木·依卜拉依木 摄
此次活动以“‘杏’福敲门,果香满园”为主题,通过“展杏子”“赛杏子”“话杏子”等系列活动,全方位展现了大白杏的丰收景象。
活动现场,文艺表演精彩纷呈。阿卜力克木·依卜拉依木 摄
活动中,举行了杏子经销商授权仪式与现场签约仪式,还对种植大户予以表彰,分别颁发了杏子贡献奖、杏子加工奖和杏子致富奖,以肯定他们在杏子产业发展中做出的贡献。
皮山县阔什塔格镇镇长约麦尔江·托合提与和田县良心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皮山县分社负责人刘成玉进行了阔什塔格镇杏子售卖经销商授权签约。阿卜力克木·依卜拉依木 摄
活动中,“杏子状元”评选环节将活动推向高潮。评委依据杏子的色泽、糖分含量、果形及重量等标准,采用十分制进行评分。最终,得分最高的杏子荣膺本年度阔什塔格镇“杏子状元”称号。
皮山县阔什塔格镇大白杏。阿卜力克木·依卜拉依木 摄
评委依据杏子的色泽、糖分含量、果形及重量等标准,采用十分制进行评分。阿卜力克木·依卜拉依木 摄
阔什塔格镇铁热克阿勒迪村的奥斯曼·艾合麦提拥有10年的杏子种植经验,他说:“今年我种植了13亩杏子,果园管理的很好,杏子长势也好。这几天园内的杏子已经开始销售,不仅有周边乡亲购买,还有邻近县市的顾客专程驱车前来。预计今年收入可达10万元左右。”在“杏子状元”评选中,他凭借优异成绩夺得头筹。奥斯曼·艾合麦提说:“很开心能获得‘杏子状元’,日后我会继续做好农业种植,让更多的人品尝到美味的皮山大白杏。”
皮山县阔什塔格镇第一届大白杏采摘活动现场。阿卜力克木·依卜拉依木 摄
本届大白杏采摘活动不仅汇聚了杏园采摘、美食盛宴、文艺表演等丰富活动,还融入网红打卡点、书法美术作品展以及众多精彩纷呈的环节,让游客在品尝大白杏、享受美食的同时,深切领略到乡村旅游的独特魅力。
游客对阔什塔格镇大白杏点赞。阿卜力克木·依卜拉依木 摄
来自贵州的游客李萍对阔什塔格大白杏称赞有加:“这里的大白杏香甜可口,价格也十分亲民。我是第一次参与这样的活动,真是热闹非凡。”她一边品尝美味的杏子,一边与同行好友分享喜悦:“纯天然、无农药,皮薄肉厚,格外好吃!”
活动现场人流涌动,热闹非凡。阿卜力克木·依卜拉依木 摄
“皮山的杏子深受疆内外朋友的喜爱,目前合作社已接到200万元订单。此次我们过来,主要是挑选品质优良的杏子进行收购,然后统一销售。”新疆蒲山农民专业合作社总经理麦麦提·艾则孜说。
群众在欣赏书法美术作品。阿卜力克木·依卜拉依木 摄
阔什塔格镇作为大白杏的故乡,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目前,阔什塔格镇的大白杏种植面积达1.4万亩,挂果面积约1.3万亩,预计总产量达1430万公斤,带动种植户3680户,户年均增收0.12万元。
和田县良心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皮山县分社董事长刘成玉说:“我们在现场与阔什塔格镇完成了授权经销签约仪式,接下来我们将维护好阔什塔格大白杏的品牌影响力,积极推广这一品牌,让更多人了解并认识大白杏。”
果农正在采摘大白杏。阿卜力克木·依卜拉依木 摄
据悉,阔什塔格镇盛产大白杏、白油杏、黑叶杏、白胡安娜杏等特优级杏。2003年阔什塔格镇杏子在全国李杏评选中荣获优质农产品称号,2004年被认定为无公害生产基地。
阔什塔格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约麦尔江·托合提说:“为确保大白杏的产量和品质,我们对大白杏进行统一管理,从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到采摘均实现规范化操作。同时积极拓展销售渠道,统一设计包装,以保障阔什塔格大白杏的品牌效应。”
在活动现场中国邮政集团皮山分公司通过直播带货销售阔什塔格镇大白杏。阿卜力克木·依卜拉依木 摄
中国邮政集团皮山县分公司市场部主任阿卜力克木·吾舒尔说:“当下,我们每天平均要发送500单杏子,接单量相当不错。目前已有800公斤杏子被运往北京、安徽、天津、广州等地。我们也会进行直播,直播间杏子一上架就销售一空,消费者特别喜欢大白杏的口感。”
游客在杏园打卡。阿卜力克木·依卜拉依木 摄
近年来,皮山县大力实施杏树提质增效工程,致力于提升群众的科学种植技术,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多方推广皮山“明星杏”品牌,已初显成效。皮山县将持续对现有杏园全面实施标准化、规范化管理,进一步细化管理措施,提升技术服务水平,指导果农不断提高果品质量和种植效益,为种植户增加经济效益,擦亮皮山杏产业名片。
皮山县林草局党组副书记、局长艾山江·托合提表示:“皮山大白杏于6月底开始采摘销售,采摘周期约30天,山区杏可持续采摘至8月下旬。今年皮山县杏种植面积5.9万亩,其中大白杏种植面积为2.82万亩,预计产量3.38万吨。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杏子销售量1.01万吨,平均价每公斤8至10元,规模化种植使大白杏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新动力。”
(和田地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阿卜力克木 于凯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