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文化研究丨神话昆仑与汉武帝定河源在于阗南山的重大意义
□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传播学院教授 邢莉
昆仑在哪里?尽管在汉武帝之后长达两千年的时间内人们还在不断争论和探索,但是我们不能忽略汉武帝敕定黄河之源与昆仑之源为于阗南山的历史事实。《汉书·西域传》记载:“西域以孝武时始通,本三十六国,其后稍分至五十余,皆在匈奴之西,乌孙之南。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东西六千余里,南北千余里。东则接汉,厄以玉门、阳关,西则限以葱岭。其南山,东出金城,与汉南山属焉。”司马迁的《史记》最初记载,张骞主张“河源出于阗,潜流过南山”,汉武帝相信他,遂将“于阗南山”钦定为“昆仑山”。《史记·大宛列传》记载:“汉使穷河源,河源出于阗,其山多玉石,采来,天子案古图书,名河所出山曰昆仑云。”
昆仑神话是中国神话的根基,是华夏民族的重要文脉。两千年前,《史记》记载的汉武帝一锤定音把黄河之源和昆仑之源定于于阗的历史事件,具有重大的政治影响和文化影响。
其一,汉武帝把昆仑与河源定于于阗,确认昆仑山是中华文明的标志性符号,奠定了西域(现在的新疆)在中华民族政治共同体中的根基和文化共同体中的文脉。
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由多个民族的多元文化形成的统一的政治共同体和文化共同体。中华民族是在长达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不断交往、交流、交融形成的。
秦王朝统一的主要是以中原地域为核心的中部与东部区域。西汉开始通过和亲,即“帝者战德”的和平方式对付匈奴,尔后在公元前129年至前119年之间,汉武帝进行了反击匈奴的战争,匈奴势力退到天山以北。张骞两次凿通了西域,汉武帝定昆仑为于阗南山,此后西域诸地方的政治体纳入汉朝的控制之下。西域都护府(位于今新疆轮台)就是汉朝时期在西域设置的管辖机构。各小国的行政官员“自译长、域长、君、监、吏、大禄、百长、千长、都尉、且渠、当户、将、相至侯王,皆佩汉印绶”,其主要职责在于维护西域地方社会秩序,保护和尊重西域不同民族的经济、文化和谐发展。
昆仑文化是我国优秀的典籍《山海经》传递的中华文明的文化符号和文化基因。汉武帝把昆仑定于于阗一带,于阗地处塔里木盆地南缘,包括今和田、皮山、墨玉、洛浦、策勒、于田、民丰等县市,东通且末、鄯善,西通莎车、疏勒。汉代对于于阗及西域的治理,不仅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同时扩大了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交往、交流和交融,通过各个阶层的商业往来、通婚以及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融合,促进了文化共同体的形成,为今天和田乃至整个新疆的发展奠定了相应基础。
其二,汉武帝把昆仑与河源定于于阗,确认昆仑山是中华文明的标志性符号,把中原与西域连为共同、共通的文化结构体,开拓了东西方共同认可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彼此的认知,促成了东西方经济、文化、艺术等诸方面的交流,开拓了“中学西渐”与“西学东渐”的文明大道。
在张骞通使西域之前,中原与西域交往有限。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其使命之一是联合乌孙抗击匈奴。政治使命与文化交融是并行的。张骞率领三百人的使团,携带贵重的财帛,并上万头牛羊,除了到达乌孙外,还分派各路副使,到达大月氏、大宛、康居、大夏、安息、身毒、于阗、扜罙等地。汉代政府的官员既是政府使节,又是官方的贸易队伍。
汉武帝派张骞到了西域,沟通了古老的中国与中亚、西亚以及欧洲之间的联系,名垂世界历史的丝绸之路开始畅通。据史书记载,丝绸之路有南北两条道路。南道出阳关西南沿阿尔金山北麓至伊循、且末、精绝、扜勒、于阗、皮山、莎车,由此经蒲犁出明铁盖山口,沿兴都库什山北麓喷赤河上游西至大月氏和安息。此外还有几条支线,其中一条出敦煌玉门关后西南至伊循,南至婼羌、小宛、戎卢、渠勒到疏勒。可见现在的和田处于丝绸之路南道。
丝绸贸易是举世瞩目的大宗贸易。在西亚及罗马流传的树上长出美丽柔软的细丝的神话,吸引了中亚、西亚的商人,他们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国。丝绸之路的东段长安、武威、敦煌、额济纳,新疆北道吐鲁番、库车、拜城、巴楚,南道的楼兰、尼雅的考古遗迹都出现了丝绸。其中,输入丝绸最多的国家是罗马。丝绸的功能不仅是衣着装饰,也不仅是外交礼仪的高级赠品,有时还充当军饷等支付手段。丝绸已经超越其本身的应用价值,成为中国的象征符号和中西方沟通的象征符号。
在丝绸之路上往来的汉代使节是官办的贸易队伍,络绎不绝的塞人、大月氏人、希腊人、波斯人和印度人等充塞于路。除丝绸外,中国输出的还有漆器、软玉、麻制品、彩陶和各种装饰品。在距离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北面70公里的地方,出土了汉代漆器。新疆的于阗玉早就运销到中亚、南亚、西亚甚至埃及,巴基斯坦古城塔克西拉发现过公元前1世纪由中国运出的玉。
张骞从新疆返回长安,带回了乌孙的天马。公元前105年,汉武帝治理时期,汉代把公主嫁给乌孙国,乌孙国送1000匹天马作为贵重的聘礼。神秘的“天马”一词,出现在我国《史记》《汉书》等典籍中。那是沿着丝绸之路来的天马。东汉时期,大批的月氏马输入中国。同时,中亚的农作物胡麻、胡荽、胡桃、胡豆、胡瓜、石榴、葡萄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中国。龟兹的音乐也传到中原。丝绸之路成为经济、文化交流对话的桥梁。
其三,汉武帝把昆仑与河源定于于阗,雄伟豪迈的昆仑为奇谲想象的神话昆仑做了依托,把远古人真实信仰的昆仑具象为可见可触的昆仑,不仅加强了昆仑山崇高和神圣的特征,而且使得昆仑山凝聚为中华文明的标志性符号。
中华祖先创造了融于集体智慧的神话昆仑,雄伟辽阔的神话昆仑令人高山仰止。而自然地理上的“昆仑山脉”,其名称当系汉武帝钦定之后的历史延续,但它从“于阗南山”逐渐扩及如今一个巨大山系的过程,其历史演变尚需来自中国地理学史及地图学史的进一步阐明。
汉武帝定昆仑与河源为于阗南山,给予神圣的昆仑以具象的呈现。今天学术界的研究已经超越了以往对于昆仑山具体的追寻,而是在探索昆仑文化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品格。
巍巍昆仑,滔滔黄河,千万年不倒,万万年不息,那是山龙与水龙的汇聚,山龙与水龙养育着中国人民,创造了中华文化生生不息、永世奔腾的文化精神。
相关稿件:
昆仑文化研究丨昆仑何以伟大
昆仑文化研究丨华夏魂系昆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