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野丨一袋袋“生命种子”里的新疆暖流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于熙
“我知道您远在新疆,但我爱人身上流淌着您的血液,感谢您的大爱无疆……”
“能挽救生命,我很自豪,祝福这位素不相识的朋友早日战胜病魔!”
前不久,北京一位血液病患者的爱人,给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三一能源装备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员工李桐写信,李桐如此回复。
造血干细胞被誉为“生命种子”,移植造血干细胞是目前治疗白血病、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恶性疾病最有效的方法。
中华骨髓库新疆分库2004年成立。截至目前,新疆造血干细胞捐献实现194例,其中包括向国(境)外国家和地区的血液病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
新疆造血干细胞捐献经历了怎样的发展之路?一袋袋“生命种子”蕴藏着怎样的新疆故事?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捐献提速诠释新疆温度
“新疆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非常成熟,无损健康,捐献者不用承担任何费用。”自治区人民医院血液病科医生王一淳说,随着医疗技术发展,现在只需从捐献者手臂静脉外周血中采集、分离、提取造血干细胞。
记者在该医院看到,通过血细胞分离机,捐献者的外周血在被提取造血干细胞悬液时,其他血液成分同时回输到捐献者体内。一次长时间的献血,捐献者没有明显不适。
造血干细胞捐献是红十字人道救助的一项重要内容。2008年,新疆实现第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历史性突破,乌鲁木齐市第十一中学教师王忱向北京一名白血病患者完成捐献。
2024年9月3日,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医务人员、志愿者共同为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点赞加油。 赵刚摄
“首例捐献为新疆造血干细胞捐献打开了生命接力之门,也点亮了新疆以爱和善组成的‘捐献火把’。”新疆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副会长阿不都热依木·玉苏甫说,自此,新疆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逐年增多,他们用大爱无疆的举动,不断擦亮“新疆是个好地方”这个金字招牌。
因起步较晚,库容量短缺,特别是受思想观念、普及程度、投入保障等因素制约,最初新疆造血干细胞捐献进展得并不顺利。
20年来,新疆红十字会持续在政策保障、机制建设、宣传动员等环节主动探索。新疆造血干细胞捐献逐步走出起步期、爬坡期,并在最近3年迎来加速期,划出一条漂亮的上扬曲线,2022年、2023年、2024年,分别实现19例、17例、34例捐献。其中,乌鲁木齐作为首府,成为新疆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最多的城市,达44例。
“不断递增的数据诠释了新疆温度,也让大美新疆形象更加立体可感。”阿不都热依木说,如今新疆造血干细胞捐献呈现出社会动员广、招募质量高、响应速度快的良好态势。
爱心澎湃彰显人性之光
“滴……”2024年8月12日,27岁的李开良完成第二次造血干细胞采集,两次捐献救助的是武汉同一名血液病患者。
李开良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二师31团医院医务人员,2022年加入中华骨髓库。2024年1月,得知自己与一名武汉的患者配型成功,他毫不犹豫捐献。同年7月,得知这名患者病情复发,他义无反顾再次撸袖捐献。
李开良幼年饱经家庭变故,母亲去世,前几年才与亲生父亲重逢。家人们对他甚是疼惜,生怕他因捐献而有闪失。面对亲人的担忧和反对,李开良尽心开导,最终完成了两次捐献。
像李开良这样无怨无悔捐献的青年人还有很多。“这些青年捐献者的精神风貌和道德品质,无疑给青春打了一个样,也为新疆大地传递了一股正能量。”自治区人道事业发展中心负责人曼苏尔·纳曼说。
Rh阴性血是稀有血型,俗称“熊猫血”。2024年9月5日,木扎帕尔·阿合买提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为一名远在河南省的血液病患儿带去生的希望,成为新疆首例“熊猫血”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木扎帕尔是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的一名社区干部。此前他的妻子产前备血时急需“熊猫血”。正当一家人焦灼之际,新疆稀有血型志愿者向他伸出了援手。“那一刻,我决定加入中华骨髓库,随时准备为他人贡献我的造血干细胞。”木扎帕尔说。
新疆造血干细胞捐献,不只造福祖国人民,也温暖着不同国度的患者。
2024年12月22日,新疆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在户外举行宣传活动。 杜桂君摄
李光辉是中共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委员会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2014年,他的血样和一名韩国白血病患儿配型成功。没有丝毫犹豫,他不顾路途遥远和种种困难,辗转数千公里,以最快速度奔赴北京一家医院,成功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成为乌鲁木齐首例涉外捐献者。“爱心无国界,能救人比啥都强!”李光辉说。
20年来,新疆造血干细胞捐献“朋友圈”不断扩大,公务员、大学生、援疆干部、企业职员、农民工……每一个捐献者“功成”并未“身退”,都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义务宣讲员,用亲身经历鼓励后来者加入这项生命工程。
星火成炬折射社会进步
从新疆乃至全国范围看,造血干细胞的需求大于供给。因此,新疆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数量越大,疆内外患者配型成功率就越高。
20年来,中华骨髓库新疆分库库容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速度不断加快的过程,也经历了公众对造血干细胞捐献由陌生抗拒到认同接受,再到积极参与的过程。截至目前,共有5.4万余名志愿者加入中华骨髓库新疆分库。
为增进公众对造血干细胞捐献的了解,持续壮大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队伍,新疆红十字会构建了覆盖全疆的志愿服务网络,包括新疆红十字“三献”志愿服务大队、新疆各级红十字“三献”志愿服务队等共114支队伍,注册志愿者超过2600人。这些队伍深入机关、社区、高校、企业、农村等地,以捐献愿望强烈、捐献知识熟知、价值认同一致的志愿者作为采样入库的主要动员对象,把多次参与无偿献血的志愿者作为首选人群,有针对性地开展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和采集陪伴等志愿服务。
2024年3月18日,自治区人道事业发展中心负责人曼苏尔·纳曼(左)为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送上鲜花。王荣桂摄
海来提·哈得尔已无偿献血30余年,在他的记忆中,十几年前,新疆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非常少,增加速度也不快。但近5年,志愿者发展速度迅猛,80后、90后、00后成为主力军。特别是依托世界红十字日、世界献血者日、世界骨髓捐献者日等节点,新疆红十字会精心组织开展各具特色、内容丰富的线上线下造血干细胞捐献主题宣传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队伍。
梁师源是一名大学生,2024年,他在中华骨髓库入库志愿者同意书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光荣地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一到寒暑假,他就主动配合新疆红十字会开展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回访工作,“希望我体内的‘生命种子’,有朝一日能够帮助别人。”
这两年,为做好对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和志愿者的人文关怀工作,新疆红十字会通过建立健全表彰激励和帮扶机制,发送生日、节日祝福短信等多种形式,不断巩固加深捐献意愿。
不论是194名捐献者,还是5.4万余名捐献志愿者,都宛如星火成炬。“敢于向非亲属的陌生人捐献造血干细胞,把生命中宝贵的部分分给他人,建立一种高层次的社会互信,体现了新疆社会的巨大进步。”新疆红十字“三献”志愿服务大队大队长杜桂君说,相信未来会有更多人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队伍,为世间创造更多生命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