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2个案例入选2024年中国基础教育创新案例
2月7日,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发布2024年中国基础教育创新案例。此次评选遴选出十大类别、每个类别各10个,共计100个基础教育创新案例,新疆共2个案例入选。
名单显示,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申报的“以体育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入选“实施素质教育,完善‘五育并举’育人体系”案例类别,由新疆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申报的“科学设计作业促进学生发展综合素质”入选“狠抓‘双减’落地,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案例类别。
2024年11月19日,乌鲁木齐市第82小学学生在操场上做足球操(资料图)。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邹懿摄
以体育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新疆以校园体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立足南疆实际系统谋划,有效发挥校园体育在维护社会稳定、推进文化润疆方面的积极作用。
推进体育课程思政打牢育人根基。出台《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实施“中小学生高质量文体活动助推社会现代文明发展的行动”“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行动”等行动,教育引导广大体育教师及青少年传承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推动中小学生文体活动高质量开展。以喀什为中心全面开展“三大球”项目,着力推进象棋、围棋、舞龙舞狮等传统体育项目,大力开展乒乓球、棋类等普及率高的项目。推动建立“校内竞赛—校际联赛—选拔性竞赛”为一体的大中小学体育竞赛体系。
大力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培育建设各类足球特色校347所、篮球特色校40 所、排球特色校22 所。近三年,校园足球向疆内足球俱乐部输送103人,为兄弟省区市足球俱乐部输送84人,16名球员入选国家足球集训队。在新疆师范大学等高校成立校园足球教师培训中心与研究基地,组织开展中小学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和优质课调讲活动。
不断完善学校体育设施。2023年中小学体育场馆达标率、体育仪器设备配备达标率对比2017年均有大幅提升。完善学校和公共体育场馆开放互促共进机制,合理安排307所学校体育场地在周末、节假日及寒暑假向社会开放。
加强学校体育活动交流。积极争取援疆省(市)支持,2023年以来举办浙阿青少年“绿茵牵手”计划、北京足球夏令营等16个项目43场次学生足球比赛。2024年,江西省与新疆克州举办“赣克两地一家亲、民族团结过大年”青少年足球冬令营活动。
科学设计作业促进学生发展综合素质
新疆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积极响应“双减”政策,努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作业设计与实施水平及课后服务水平,制定五育并举的评价体系,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践行“学习共同体”理念,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鼓励教师一边进行课堂观察一边进行学习设计,让教学更加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者转变为主动探究者,学会相互支持、知识分享,在社交互动和集体思维中,实现思维的碰撞与升级。
创新作业设计,减负不减质。作业类型丰富,分为巩固性作业、归纳性作业、思考性作业、创造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探索设计不同学习环节不同功能型作业,形成不同学段不同科目作业序列化。建立教务处、年级组(学科组)、班级三级作业统筹管理机制,合理调控作业结构和作业总量。
多彩课后服务时光提供多元发展平台。开设涵盖艺术修养、智力开发、语言表达等多种类的社团课程,定期举办社团展演汇报活动;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个性化辅导答疑和学习拓展指导。
劳动教育为“双减”赋能。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生日常生活,在校内建设立体种植园,依托节日开展劳动教育活动。
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激励学生全面发展。制定五育并举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引入“积分奖励机制”,积分内容涵盖学生在校一天的所有活动,分为日激励、周表彰、月会议和期奖励。学生积分第一时间录入系统,系统通过分析学生日常行为、学业成绩、综合素质等多方面数据,为学生生成个性化的成长报告。
实践表明,学校通过一系列“双减”举措确保每位学生在校内就能学足学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发掘自己的潜能,培养多方面的兴趣爱好,校园充满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