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论坛丨“食”不我待耕耘新疆粮——新疆“十大产业集群”建设观察③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粮食是基础的基础。“食”不我待耕耘新疆粮,不仅能够更好满足各族群众多样化、高品质的消费需求,也必将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岳燕云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各地区都要扛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责任,共同把饭碗端得更牢”。前不久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
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新疆要持续提升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中的贡献度。产业集群化发展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有效载体。
新疆高度重视粮食和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建设,将其作为“十大产业集群”的重中之重进行建设。2024年新疆粮食单产首次跃居全国第一。不仅如此,近年来,围绕产业集群建设,新疆已构建了以小麦加工、玉米加工、植物油加工为主导的粮油加工产业体系,形成了天山北坡、伊犁河谷、阿克苏—喀什地区等粮油加工产业集群,全区粮油产业集群总体发展稳定向好。当然,产业集群建设仍面临整体集群度不高、内部发展不健全、品牌引领带动力不足等问题,亟须不断拓展壮大产业集群的科学路径。
科技创新是根本。建设产业集群需要强大的科技支撑。首先,优良品种的培育离不开科技。新疆自主研发的优质高产小麦品种“新春37号”曾以亩产708.5公斤刷新新疆优质春小麦单产纪录,种子“芯片”的力量可见一斑。同时,在食品加工方面,可以说,科技含量有多丰富,产业链条就有多长、附加值就有多高,比如玉米通过生物发酵技术,生产出维生素C等药品,不仅延长了产业链,附加值也可提高50倍以上。我们应继续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产学研合作,重点突破粮食生产精深加工关键技术,提升产业集群科技实力。
全产业链发展是关键。全产业链发展是推进产业集聚、产业提质增效的有效途径。在我国一些地方,有的企业可以将一粒小麦衍生出600多种产品,利用小麦麸皮加工的膳食纤维粉每吨3万元左右,从湿面筋中提取的蛋白肽每吨22万元。这些年,新疆在生产优质小麦的同时,还开发了高端面制品、烘焙食品等产品,但全产业链发展空间仍较大,应不断延链拓链升链,促进加工层次由粗到精、加工业态由少到多、加工链条由短到长。
打响品牌是重点。打响区域品牌、实现由成本竞争向品牌竞争的转变,是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新疆粮油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新疆面粉”区域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天山面粉、伊犁河谷小麦粉、喀什玉米油等产品已成为全国知名品牌,其中天山面粉等7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好粮油”产品。新疆独特的自然条件为粮油产品赋予了独特的品质优势。应进一步加强品牌宣传推广,支持企业参加国内外展会,并乘着共建“一带一路”的东风,将新疆粮油产品推向中亚、欧洲等国际市场,不断扩大区域品牌的辐射效应,赋能产业集群建设。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粮食是基础的基础。“食”不我待耕耘新疆粮,不仅能够更好满足各族群众多样化、高品质的消费需求,也必将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