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叶树活化石”焕新记
【关注生物多样性】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宋卫国
一棵棵12米高的小叶白蜡树直指蔚蓝的天空,曾经的戈壁滩如今变成了无数动物的乐园,清脆的鸟鸣声在林中时常响起……3月20日,胡加·卖苏木双手抚摸着伊宁县喀什河滩涂生长的小叶白蜡,自言自语道:“没想到啊,40多年过去了,你们都这么高了,太好了,太好了。”
小叶白蜡是距今7000万年至100万年前的古老树种,被称为“阔叶树活化石”,是我国重点保护的珍稀树种。新疆伊犁小叶白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小叶白蜡保护区”)是我国唯一的野生小叶白蜡集中分布地。
“地质变迁、气候变暖、人类活动频繁、病虫害增加等多重原因,导致野生小叶白蜡规模大幅度缩减。而这些保存下来的小叶白蜡在研究古气候演变、维持生物多样性、指示生态环境变化、保持区域生态平衡等方面极具价值,其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更是发挥了明显的固碳作用。简而言之,小叶白蜡具有巨大的科研、生态和战略价值。”伊犁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韩大勇说。
1976年,野生小叶白蜡仅剩300亩,经过近半个世纪的保护,现在野生小叶白蜡的面积已经达到3000多亩,小叶白蜡保护区的面积也已经扩大到13.65万亩。
扎根戈壁荒滩 守护古老树种
“老伴,我今天去一趟林场。”3月20日一大早,胡加和妻子打了个招呼,就直奔距离县城50多公里的小叶白蜡保护区。一路上,他不停地询问着小叶白蜡的生长情况,从病虫害防治到生长,从小叶白蜡保护区的管护工作到灌溉,事无巨细。听到小叶白蜡保护区工作人员详细的回答,他的脸上浮现出淡淡的微笑。
胡加是小叶白蜡保护区最早的员工之一,当年在这里除了300亩野生小叶白蜡外,全都是戈壁荒滩。为了保护野生小叶白蜡,1976年伊宁县喀什河造林站正式开展工作,包括他在内的8个人就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滩扎下了根。
住地窝子、在附近村庄里“蹭”饭、每隔一两个月才能回一趟家……胡加和同事们不论白天黑夜,不管春夏秋冬,一心扑到了研究和保护野生小叶白蜡的工作中。挖渠引水、杀虫锄草、修枝剪叶……8名工作人员每天都在野生小叶白蜡林中穿梭,时间一长,县城里的群众都知道在戈壁滩上有8个“野人”,天天和小叶白蜡为伴。
当时,有不少人问胡加,这么做图个啥?胡加的回答朴实而真诚:“我小时候就跟着爸爸在小叶白蜡林里玩,爸爸告诉我,这是几千万年流传下来的树种,不能让这种树消失了,我也希望孩子以后能在茂密的森林里玩耍。”
保护传承并举 造就生态乐园
小叶白蜡的生态复兴,倾注着无数人的心血。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伊宁县很多人都会到现在这片区域植树造林,小叶白蜡面积萎缩的情况也是从那时才得到遏制的。”小叶白蜡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喻洪波说。
回忆起当时的场景,胡加用了“震撼”这个词语来形容。在近百亩的戈壁滩上,每逢植树造林季节,无论是伊宁县的各级干部还是附近乡村的农民,大家纷纷从四面八方赶来,有骑自行车来的,有骑马来的,还有徒步来的,大家手里拿着铁锹、十字镐,一个坑一个坑地挖,种下一棵又一棵树苗。他们不仅种植了小叶白蜡,还种了榆树、白杨树等多个树种。
1983年,自治区政府批准建立了小叶白蜡自然保护区;2016年5月,国务院批准建立了新疆伊犁小叶白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退休前,努尔马提·加伊尔巴依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林业和草原局自然保护地保护管理处处长,他见证了20多年研究小叶白蜡的过程。邀请国内其他省份专家一同开展科考活动、到野生小叶白蜡区域搜集第一手资料、调查区域内的物种多样性情况……每一项工作都刻不容缓。
“野生动植物是我们非常宝贵的财富,就算再苦再难,我们都会保护好。”努尔马提说。
人工种植普遍 野生树种新生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努力,小叶白蜡从濒临灭绝走向了新生。据统计,小叶白蜡保护区内主要分布植物403种,大型真菌61种,苔藓植物75种;脊椎动物240种,昆虫583种,陆生软体动物20种。生物资源呈现多样性、稀有性、特有性和珍贵性的特点,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物种丰富度占80%以上。小叶白蜡保护区庞大的森林生态系统在改善区域性小气候、增加降水、水源涵养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茂密的森林植被,有着较强的水土保持能力,使河流含沙量降低,水资源得到进一步净化。
如今,小叶白蜡保护区是动物们的乐园。狐狸、鸬鹚、松鼠、野鸡……都在这里安了家。到了冬季,还有不少天鹅、白鹭在此栖息越冬。盛夏时节,小叶白蜡保护区的气温要比伊宁县城低3摄氏度左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随处可见。
在父亲胡加的影响下,次子木扎合买提·胡加也成为小叶白蜡保护区的一名护林员。“现在条件好多了,小叶白蜡保护区买了巡逻车、消防车、消防摩托车,还建了好多界桩、界碑,连红外照相机都有。”木扎合买提说。
新疆伊犁小叶白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同时加强了保护区禁牧、病虫害防治等工作,让小叶白蜡得到了全方位、全天候的悉心照料。
2019年,韩大勇带领研究生团队在小叶白蜡保护区对小叶白蜡果实发芽率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调查。研究表明,当年成熟的果实、上一年成熟的果实、落地一年后的果实在实验室内的发芽率都在60%至70%,这也极大鼓舞了大家的信心。
“现在小叶白蜡的人工种植已经较为普遍,小叶白蜡还被纳入很多城市景观树木范围,成为长在人们身边的‘阔叶树活化石’。”韩大勇说。
■记者手记
做一棵小叶白蜡是多么幸福
在新疆伊犁小叶白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访的过程中,我有一种强烈的感受:做一棵小叶白蜡是多么幸福!这不仅是因为它拥有7000万年至100万年的生命传承,更因为它身处一个被精心呵护的生态家园,享受着人类与自然共同编织的“幸福时光”。
人有生老病死,花草树木亦如是。疾病是自然界每一种生物都要面对的,小叶白蜡也不例外。但在小叶白蜡保护区里,它不再是孤零零的“阔叶树活化石”,而是被无数人用心守护的珍宝。护林员为它“体检”,喷药机为它“治疗”,还有各种鸟类在枝头栖息,为它捉虫驱害。这里已经连续10年没有发生大面积病虫害了,这无疑是保护者带给它的“最大福利”。
然而,生态的恢复并非一帆风顺。随着小叶白蜡的繁茂生长,不法分子的盗伐也随之而来。但保护区早已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线:界碑、管护站、护林员巡逻队,以及严格的管控措施,都在为小叶白蜡的健康生长保驾护航。这些措施只有一个目的:让它在这片土地上自由、恣意地生长。
不仅如此,小叶白蜡的幸福还源于科学的力量。不计其数的科研团队、机构及工作人员在这里开展树种培育、生态环境研究、植树造林和生态修复。他们用智慧和汗水,为小叶白蜡创造了一个可靠、稳定的生长环境。每一棵小叶白蜡的茁壮成长,都是人类与自然携手共进的见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保护区里,小叶白蜡不仅是经济发展的“绿色财富”,更是地球生态的“活化石”。它的存在,让气候变得更宜居,让更多生物找到栖息地,让家园变得更美丽。从濒临灭绝到成为城市景观树,小叶白蜡的生态复兴,不仅是自然的奇迹,更是人类守护生态的胜利。
在阳光和雨露的呵护下,小叶白蜡获得了新生。它的每一片叶子都在诉说着一个故事:做一棵小叶白蜡是多么幸福!而这幸福,源于人类的守护,源于自然的馈赠,更源于我们对绿色家园的无限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