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报道 | 什么样的青春才算“燃”?这些奋斗面孔给出热血答案!
(新疆广播电视台/丝路视听讯 记者:米尔扎提·哈木拉提 李静怡 邓鸣琴 )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哈拉峻乡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全体队员回信,向全国广大青年致以节日祝贺并提出殷切期望。这些戍边支教的青年们为什么要给总书记写信?他们在帕米尔高原又经历了什么样的蜕变?
青春向西 燃动边疆
位于克州阿图什市哈拉峻乡的谢依特小学,距离边境线47公里,是一所主要由柯尔克孜族学生组成的村级小学,全校290多名学生,大多是护边员、农牧民的子女。2022年8月,谢依特小学成为克州首个西部计划志愿者包校支教的试点学校。从那时起,一群年轻人从繁华的大都市来到了这里。
初到学校,环境差异、条件落差、沟通障碍等问题,给这些年轻人浇了一盆冷水。而这里的学生基础都比较薄弱,学校领导和家长们也担心,这些年轻人,到底能不能胜任教师这个角色?但面对困难,这群年轻人并没有胆怯,三年来,他们因地制宜探索教学方法,开展家访2000多次,还开设了科学实验课、兴趣小组……一番摸索下来,每个人都找到了最好的教学办法。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学生们试卷上的对勾越来越多,班级优秀率从零提升到50%,及格率达到96%。在这个过程中,这群年轻人也收获了学生和家长们的认可,这也让16名首批志愿者选择续签服务期,还有4人在支教期间光荣入党。当大家将这些收获和变化通过写信告诉习近平总书记之后,让大家没想到的是,习近平总书记给他们回信,并对他们的提出了殷切的期望,这让大家扎根边疆,戍边支教的信心和决心更足了。
青春的价值是什么?
拨回时间的指针,我们可以看到:2014年5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回信:“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2020年7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回信:“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作贡献”。十一年,三封回信,字里行间充满着大党大国领袖对祖国西部这片土地的牵挂,饱含着对新时代青年报效祖国、建功西部的谆谆嘱托。
响应时代号召,22年来,先后有5.5万余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在新疆开展服务,其中1.3万余人在服务期满后选择留疆发展,为建设美丽新疆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