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计于民 建管并重——乌鲁木齐老旧小区改造让幸福升级
老旧小区改造不仅是环境的翻新,更是在基层推进的一项社会治理工程。
● 张冬梅 / 文
“上下水管线改造了,楼道里的小广告不见了,停车位也重新规划了……”说起小区变化,王建伟和居民们别提多高兴了。
王建伟住在乌鲁木齐市天山区春风巷,曾经为居住环境烦心。如今,这些烦心事得以破解。
春风巷的变化得益于乌鲁木齐市老旧小区改造工程。
乌鲁木齐市2025年十件民生实事之一是“强化安居宜居保障”,对152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提升。
2019年至今,乌鲁木齐市共实施改造1914个老旧小区。房屋由“旧”到“新”、小区由“散”到“合”、居民由“看”到“参与”,持续实施的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不断“改”出居民的新生活。乌鲁木齐市也通过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创新基层治理模式,推动小区治理向精细化、民主化迈进。
怎么改?居民意见很重要
乌鲁木齐在推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始终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的原则,确保改造成果真正符合群众期望。
4月14日,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家属院业主委员会成员在商讨更换小区大门事宜。周丽/摄
“去年冬天,家里终于暖和了。”4月11日,80岁的吴佩秀坐在楼下长椅上,晒着太阳,和老邻居们唠嗑。她已经在天山区东门街道前进西路社区九运司家属院住了40年。
九运司家属院房屋大多建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2024年,该小区被纳入改造范围。今年,小区里3栋楼的外墙保温、楼顶防水、楼道粉刷工作也即将开始。
老旧小区怎么改?居民意见很重要。
“我们先后召开了协调会,还通过微信、入户走访、恳谈会等多种方式广泛征集居民意见。”前进西路社区党委书记谢其蓝说。
84岁的班洪照住在6楼,他和老伴在这里住了近40年。由于小区自来水管网属于铸铁管,管网老化严重,班洪照等居民饱受供水问题困扰。“水细细的,只能在凌晨用,水质也有问题,能不能解决?”班洪照等居民提出意见。
建设部门召集了设计院、水业部门、施工队伍,多次现场协商,拿出可行方案后,挨家挨户更换自来水管线,解决了居民用水难题。
然而,实现旧小区蝶变并非易事。一些居民担心拆墙并院会影响学区划分,还有居民不愿意拆除属于违章建筑的杂物间。社区工作人员发动老党员和热心居民一起上门做思想工作。
78岁的方月英是社区老居民,她主动参与其中。“都是邻居,只要把问题说清楚,就想通了。”方月英说,毕竟大家都希望生活得更好。
如今,小区环境整洁,基础设施完善,居民生活质量也得到提升。
“在老旧小区改造中,我们结合完整居住社区理念,将分散凌乱的独栋院落进行成片、连片改造提升,采取拆墙并院措施,重新布局小区空间,实现资源整合。”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建设局重点项目指挥部老旧小区改造办公室负责人刘峰说。
党建引领推动改造升级
三分建,七分管。如何让老旧小区改造后有人管?管得好?
“小区大门应该更换,太旧了。”“小区现在改造好了,安全保障也得跟上。”“换大门又得花钱……”4月14日,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家属院内,居民张艳兵、郝贵兴等人热烈商议着。
四中家属院建成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2023年,家属院被纳入改造范围。
结合改造,乌市沙依巴克区长江路街道伊宁路社区党委指导四中家属院成立业主委员会,热心社区工作、甘于奉献的老党员郝贵兴担任业主委员会负责人,张艳兵等人被居民推选为业主委员会成员。
“我们将党组织延伸到城市治理末梢,以党建引领带动居民自治的创新格局。”伊宁路社区党委书记周丽说,通过社区班子成员及业主委员会协商,由社区党委指导业主委员会实施议事制度,推动老旧小区改造升级。
四中家属院在2021年以前是单位自管,2021年开始,由社区托管。社区也曾多次尝试引进物业进驻,然而多家物业公司在实地查看后,都不愿意接手。
“既然物业不肯来,咱们就自己管。”张艳兵回忆说,当时有不少居民这样提议。随即,小区业主委员会组织召开业主大会,经过广泛讨论,最终决定由业主自治管理小区。
根据居民意见,业主委员会聘请了专人负责小区卫生保洁,还解决了垃圾满溢、大门维修等问题。
“我们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落实落细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把‘老破旧’‘脏乱差’的老旧小区改造成为文明、和谐、温暖的‘新家园’,不断提升辖区居民的幸福指数。”乌市沙依巴克区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法如克·再尼丁说。
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乌鲁木齐市大力推进“红色物业”管理模式,将基层党建、社区物业管理相结合,让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的同时,建立完善了老旧小区长效管理机制。
春日阳光下,乌鲁木齐县政府家属院小区内环境整洁,车辆停放有序,楼道内干净卫生,老人们在日间照料中心下棋、打牌。
乌鲁木齐县政府家属院和外办家属院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属于典型的老旧小区,而且老年人占到三分之一以上。
2023年3月,乌市沙依巴克区建设局将这两个小区作为拆墙并院试点,进行老旧小区改造。社区干部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后,于2023年5月引进了中海物业,大力推进“红色物业”管理模式,成为乌鲁木齐市首批实施“物业城市”服务模式的试点之一。
“社区以及中海物业在党建引领物业提升的工作中,不断更新工作方式,加上业主委员会,三方发力推动老旧小区改造。”乌市沙依巴克区友好北路街道友谊社区党委书记饶友军介绍。
说起老旧小区改造带来的变化,乌鲁木齐县政府家属院居民刘建新说:“现在,这个老小区就跟新建的一样。”按照这一模式,2024年10月,友谊社区的另外四个老旧小区也顺利完成了拆墙并院改造工作,并建立完善了老旧小区长效管理机制。
老旧小区改造不仅是环境的翻新,更是在基层推进的一项社会治理工程。“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我们将创新工作机制前置,既能引导居民在改造中发挥群策群力的作用,还能通过老旧小区改造,让社会基层治理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饶友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