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风沙地到“金麦浪” 新冬60小麦让塔克拉玛干边缘村庄焕新
近年来,策勒县加大粮食科技投入力度,不断推广小麦高产耐旱新品种,进行试验种植获得成功后,逐步扩大种植面积,经过几年种植,小麦单产今年有望突破450公斤。这一奇迹背后,是科技的进步,不仅为沙漠地区粮食生产开辟了新思路,也为当地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5月7日,走近策勒县固拉合玛镇乌守吾斯塘村的小麦田,一片片麦浪孕育这丰收,技术人员深入田地与农人一起做好当前的管护工作。
乌守吾斯塘村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长期饱受风沙、干旱与土地盐碱化困扰,传统农作物产量一直较低。为改变这一困境,固拉合玛镇党委镇政府与当地农业专家团队合作,经多方考察与研究,最终选定了新冬60这款适应沙漠环境的高产抗旱小麦品种。
小麦新品种新冬60具备出色的抗旱性能,能在有限水资源条件下正常生长,还对盐碱地有一定耐受性。为确保小麦顺利种植,当地农业专家团队为村民提供全程技术指导,从土地改良、播种时机到田间管理,每个环节都精心把控。村民们积极配合,学习新技术,实现了小麦增产增收,确保夏粮安全丰收。
村妇联主任穆乃外尔·图尔荪尼亚孜说:“去年我们家种了5亩小麦,通过科学的田间管理,每亩地产量达到430公斤。我们去年除了留在家里的口粮以外,剩余粮食卖到粮站收入1800元到2000元左右。今年我们又增加了一些投入,通过一些科学的田间管理,像施肥、浇水等措施。我们预计产量达到450公斤每亩。这样不仅提高我们家的家庭收入,还可以收获一些科学的田间管理技术。”
经过两年精心培育,目前新冬60品种小麦生长态势良好。站在田边,放眼望去,绿油油的麦穗在微风中摇曳,充满生机。此次高产抗旱小麦落户沙漠边缘小村意义重大。一方面,提高了当地粮食产量,保障村民粮食安全,增加经济收入;另一方面,为沙漠地区农业发展提供宝贵经验,推动沙漠农业可持续发展。
乌守吾斯塘村委会主任阿力木江·依敏说:“今年我们村种的冬小麦面积是2388亩,品种是新冬60号。去年我们每亩地的平均产量是438公斤,今年我们计划提升产量至每亩450公斤。我们正在组织农户对小麦进行除草、打药、施肥、田间管理,确保今年夏粮丰产丰收。”
策勒县固拉合玛镇今后将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引入更多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助力村民增收致富。同时,也希望通过这一项目,吸引更多人关注沙漠农业,共同探索沙漠治理与农业发展的新路径。
(策勒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利富 赵宴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