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中亚教育部长会议推动多方协同创新
天山网-新疆日报讯(记者马蓓报道)5月12日,在首届中国—中亚教育部长会议上,中国与中亚五国教育部门负责人围绕中国—中亚教育合作机制,分享各国实践成果与愿景,凸显教育合作在人文交流、科技创新及区域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哈萨克斯坦科学和高等教育部部长努尔别克分享了中哈教育合作的亮眼数据:超1万名哈国学生在华深造,2025年本学期首次有超2000名中国学生赴哈学习,硕博层次人才交流同步推进,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哈萨克斯坦分校在读生超400人,双学位、联合科研等合作方兴未艾。
在科研合作领域,中哈高校聚焦能源保护、新能源、农林及水资源保护等区域性挑战,开展联合研究。例如,与西北农林大学在农林领域的合作,为解决中亚与中国共同面临的问题提供了实践路径。
数字教育与职业教育成为合作新亮点。哈萨克斯坦借鉴中国经验,将人工智能教学纳入高等教育体系,超6.5万名学生修读相关辅修课程。鲁班工坊项目成效显著,东哈萨克斯坦技术大学首个工坊已招生超400人,9月还将在欧亚国立大学开设第二个工坊,为当地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塔吉克斯坦教育和科学部部长萨义德佐达强调,中国—中亚教育合作机制为各国搭建了广阔交流平台,将激发新合作倡议与行动力,为长期互动合作奠定基础。他指出,语言与文化交流是创建统一学术科研空间、推动教育国际化的重要路径,高等教育合作作为各国互动的重要领域,有助于形成统一人文空间,为各领域教育合作国际化奠基。
萨义德佐达表示,各国需在艺术、大众传媒、教育等多领域深化合作,以助力智能现代化社会建设。当代教育生态走向开放,需提供灵活可靠的教育平台、丰富教学场景,加强各国教育体系互鉴,完善文化生态。教育还需培养适应能力,通过跨学科学习整合知识、推动协同创新,构建信任包容的学术空间。
乌兹别克斯坦高等教育、科学和创新部部长沙里波夫表示,乌方将积极推动打造有效的中国—中亚教育合作平台,希望通过部委、高校、科研中心等主体间的机制性对话,将地区建设成为稳定发展、创新和知识的中心,同时担当文化传承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