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第十一师在商博会上以“智造”优势推动合作发展
六月的乌鲁木齐,骄阳似火,客商云集。
6月26日,2025(中国)亚欧商品贸易博览会(以下简称:商博会)在新疆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走进12号展馆,兵团第十一师形象展区前早已人头攒动。作为兵团唯一的建筑工程师,兵团第十一师通过建筑业成果展示、创新产品发布、高科技互动体验三大亮点,成为商博会备受瞩目的展区之一。
展区荣誉墙上国家级、省部级奖项熠熠生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数象征着中国建筑工程质量最高荣誉的鲁班奖奖杯。
“这是我们在承建兵团机关综合楼、可克达拉大桥建设等工程中获得的荣誉。”讲解员自豪地介绍道,“近年来,兵团第十一师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优质工程奖、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及鲁班奖、詹天佑奖、大禹奖等奖项400余项,这些奖杯背后是建工人70余年如一日对工程品质的坚守。”
展区中央,环形展台上的各类新型建材吸引了不少客商驻足。
兵团建工集团所属北新建材工业有限公司带来的液体防水纳米胶引发专业观众浓厚兴趣。“这款产品攻克了传统防水材料易老化的难题,使用寿命长达十余年。”该公司综合管理部副部长吴蒴说。 北新建材工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向客商介绍结构保温装饰一体化围护构造墙、液体防水纳米胶等企业“人气”产品。古力米拉·亚力坤摄 而兵团建材集团所属兵团环境公司展示的深度除氟除磷一体化设备,则以其创新的纳米颗粒稳定化技术,成为工业废水处理领域的新星。
兵团新型建材经济技术开发区民营企业带来的断桥铝门窗、钢化彩釉玻璃、高低压铜芯电缆、铝单板、油漆涂料、PVC管道等,更是以其优良品质和创新工艺成为展区一大亮点,吸引众多采购商洽谈合作。
如果说传统建筑是兵团第十一师的根基,那么科技创新就是这棵大树上结出的累累硕果。兵团第十一师用科技创新助推自治区“十大产业集群”建设,正以崭新姿态展现建筑全产业链的升级蜕变。
“这个印章有什么特别?”在9号馆D32展位前,一位哈萨克斯坦客商好奇地询问。
“这是我们全新推出的新一代量子印章。”建融数字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吉洁边演示边讲解,“它采用量子加密技术,是AI全功能一体式智能印章,每次用印都会自动生成台账留存,彻底杜绝用印风险。”
建融数字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吉洁(左)向客商介绍量子印章。古力米拉·亚力坤 摄
隔壁D31展位,国天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新型管材同样引人注目。“今年展会,我们带来了全新推出的双承插结构壁管材。”该公司总经理戴天文指着面前的样品介绍,“它解决了管材遇到温差时,因热胀冷缩造成扩口头连接处松脱漏水等问题,还提高了环保性能。”商博会开幕仅半天,该公司就已接待了来自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十余批客商。
国天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戴天文(左)向客商介绍新型管材。古力米拉·亚力坤 摄
新能源机械设备更是成为“超人气”展品。
绿为新能源公司的城市纯电微型多功能车前围满了体验者。“这辆车优势在于用车场景丰富,3小时充满电,最高时速80千米,续航为200公里,特别适合城市物流。”该公司相关业务负责人徐政伟介绍道。
绿为新能源公司的城市纯电微型多功能车。古力米拉·亚力坤 摄
兵团建工集团展示的光伏清洁机器人“光电先锋”,则以其智能路径规划和高效清洁能力,成为光伏电站运维的“新宠”。
在体验区,兵团建工市政交通集团带来的VR体感行走平台让参观者排起长队。“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模拟各种复杂工况下的施工场景。”工作人员边说边帮一位上海客商戴上VR眼镜,“这比传统培训效率提高5倍以上。”
创新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在开放合作中迸发火花。兵团第十一师各企业不仅展示自身成果,更以开放姿态助力兄弟师团共同发展。
“这款智能眼镜可以翻译60多种语言,帮助残障人士进行交流,也可以用于不同民族之间沟通、日常工作和公共服务等多种场景……”6月26日,在五家渠市形象展区,急需一名精通多语言的工作人员,现场演示智能眼镜的多语言功能。兵团第十一师商务局得知后,立刻派出工作人员其曼古丽前去帮助,她用流利的语言向前来参观的领导及客商进行展示。“多亏兄弟师帮忙,让参观者充分体验到这款智能眼镜的功能。”五家渠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感激地说。
客商纷纷驻足兵团第十一师形象展区进行参观洽谈。古力米拉·亚力坤 摄
随着展会进程推进,洽谈氛围愈发热烈,展馆内依然人声鼎沸。
以创新为引领,兵团第十一师正加速推进建筑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打造智慧建造全产业链;以开放为动力,深化与亚欧各国的技术合作与市场对接,助力“中国建造”走出去;以绿色为底色,推广新型建材与节能技术,实现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协同发展。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兵团第十一师将以此次商博会为契机,以更高品质的工程、更前沿的技术、更开放的姿态,为构建亚欧经贸合作新格局贡献力量,共同书写互利共赢的时代新篇。
(通讯员 古力米拉·亚力坤 杨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