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援疆 潮涌天山丨晋新同心 共筑山河壮阔——山西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综述
跨越千里山河,从三晋大地的雄浑厚重,到天山脚下的广袤苍茫;穿越地理阻隔,从黄土高原的沟壑纵横,到准噶尔盆地的大漠孤烟。这一路,镌刻着一批批山西援疆人矢志不渝的奋斗足迹,见证着他们用热血与汗水浇灌的深情厚谊。
如今,一座座产业新城拔地而起,一项项民生工程温暖民心,一场场文化盛宴绽放光彩,每一处变化都有山西援疆人勠力同心、接续奋斗的身影。
自第九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以来,山西省援疆前方指挥部(以下简称“山西援疆前指”)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高质量开展援疆工作。第5批220名计划内援疆干部人才、900余名柔性援疆干部人才,带着三晋大地的深情奔赴新疆;131个援疆项目在产业发展、民生改善、人才交流合作、文化交流等领域多点开花,绘就一幅波澜壮阔的援疆画卷,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山西答卷”。
产业引擎轰鸣 助力区域经济攀升
山西援疆前指发挥产业援疆“压舱石”作用,立足受援地资源禀赋与发展需求,以产业振兴激活新疆发展内生动力,奏响经济腾飞的强劲乐章。
山西潞安化工集团在准东开发区的新疆国泰新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拥有单套国内最大产能、纯度达到99.75%、高附加值的煤基精细化工BDO生产线,实现了当地丰富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2024年6月23日摄)。图片由山西援疆前指提供
盛夏的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塔吊林立、机械轰鸣,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总投资50亿元的国泰新华五彩湾一号井工矿项目,正加速推进。一期项目建成后,煤矿年产600万吨,将为化工产业提供稳定原料,成为煤炭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的关键一环,推动工业园迈向更高能级。
在吉木萨尔县水溪沟矿区的煤层气开发项目现场,游梁式抽油机此起彼伏,犹如律动的音符,将地下800—1000米的煤层气源源不断抽出,输送到千家万户。该项目预计总产量达10亿立方米,不仅可满足昌吉回族自治州东三县居民20年用气需求,更标志着山西煤层气开发技术在新疆煤田成功落地。2023年10月,昌吉州与山西华新燃气集团蓝焰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携手,开启煤层气勘探开发新篇章;2024年5月,山西蓝焰技术援疆团队获评科技领域援疆“小组团”工作示范点,成为晋新产业合作的闪亮名片。
山西援疆企业——山西蓝焰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吉木萨尔县水溪沟矿区的煤层气开发项目(2024年5月7日摄)。图片由山西援疆前指提供
山西援疆前指还化身“招商先锋”,以精准对接为梭,以优质项目为锦,在新疆大地上绘制产业发展蓝图。带领昌吉州龙头企业特变电工走访山西多家大型企业,与太原中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深度座谈,在设备供应、项目推进、新能源开发等领域达成合作共识;推动晋中农高区建设运营集团新疆办事处、山西农业大学“棉花研究所工作站”等项目落地,引进果蔬菌类等73个农作物新品种,培育4个抗虫抗旱、耐盐碱棉花新品。特别是山西援疆人才、兵团六师农科所副所长凌亮针对当地特殊气候条件优化种植方案,首次在新疆成功引种虫草参,实现农业种植技术与科技援疆工作的双重突破。
2023年以来,山西援疆助力受援地达成150亿元投资意向,12个项目正式签约,签约金额达95.42亿元,为当地经济注入澎湃动能。
人才交流合作 厚植长远发展根基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交流合作是为新疆注入可持续发展动力的关键之举。山西援疆前指聚焦教育、医疗、科技领域,以人才为笔、以智慧为墨,书写动人篇章。
高考志愿填报季,昌吉州第二中学高三(2)班学生唐媛媛,在山西援疆教师索琼的悉心指导下,明确了未来方向。2024年,索琼跨越千里来到昌吉,不仅为学生传授知识,更见证了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与昌吉州第二中学合作办学的开启。山西援疆前指推动多所晋新学校结对帮扶,7所受援地学校与山西优质学校建立“友好学校”关系,将先进教育理念、科学管理模式和成功教学经验播撒在新疆校园。
山西援疆医生完成昌吉州首例用患者原有的脱位人工晶状体进行内固定手术(2024年5月23日摄)。该手术切口小、恢复快,减轻了患者的负担。图片由山西援疆前指提供
在医疗领域,山西“组团式”援疆医疗队勇攀医学高峰,创造多个“第一”。山西省儿童医院援疆医生李海霞在昌吉州人民医院,组建重症医学科诊疗体系,开展20余项新技术,填补区域医疗空白;山西援疆医生宋俊平、池瑞芳在兵团第六师医院完成首例永久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推动心律失常介入技术普及;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援疆团队建立首个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心,让传统医学在新疆焕发生机。山西省援疆干部张亚运扎根昌吉州人民医院,以专业所长推动心脏康复中心学科建设,培育本地医疗人才,用实际行动诠释援疆使命。
两年来,山西选派240余名专业人才,建立16个“名医工作站”,培养100余名本地人才,为受援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让人才交流合作的种子在新疆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民生福祉盈怀 绘就幸福生活图景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山西援疆前指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援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80%以上援疆资金投向民生领域和基层建设,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群众。
由山西援疆资金援建的阜康市晋和幼儿园(3月18日摄)。 陈超摄
在阜康市,晋和小学、晋和幼儿园、晋博幼儿园的建设,为3000余名适龄儿童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博峰街道等9个为民服务中心投入使用,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兵团十二师二二二团职工医养综合中心项目入驻,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学校的设施设备都是山西援建的,孩子们在这里快乐成长。”阜康市晋和幼儿园党支部书记钱俊莉的话语,道出了群众的心声。
由山西援疆资金援助,改造升级后的阜康市沙尼汗居家养老服务中心(5月6日摄)。 陈超摄
每天中午时分,阜康市博峰街道为民服务中心助餐点,老人们围坐在一起,品尝着可口饭菜,欢声笑语不断。这个2024年6月投入使用的助餐点,不仅为老人提供热乎饭菜,还为行动不便者提供上门送餐服务,真正让“老有所养”落到实处。
此外,山西援疆前指还投入550万元新建北塔山牧场晋北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安排2000万元新建兵地融合发展阿克陶乡村振兴示范区喀热开其克乡X398公路改建项目,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让民生幸福之路越走越宽。
文化春风化雨 滋润共同精神家园
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山西援疆前指以文化为纽带,搭建晋新交流桥梁,推动两地文化交融互鉴,为受援地注入精神力量。
当纪录片《飞越山西》在阜康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三晋大地的壮美风光、人文风情呈现在新疆观众眼前;当山西广播电视台与阜康市融媒体中心达成合作,8档优秀节目跨越千里传递文化魅力。在阜康市文化馆,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威风锣鼓培训班如火如荼开班,左权民歌、雁北耍孩儿等山西经典文艺节目轮番上演,让新疆群众领略到三晋文化的独特韵味。
“晋阳:4—8世纪的丝路都会展”“精神的力量——山西博物院藏革命文物展”在受援地开展,10万余人次参观学习,感受历史文化的厚重;援疆题材实景剧《创魂》深情演绎山西援疆人的家国情怀,引发强烈共鸣。
以“礼赞昌吉辉煌70年 建设典范地州谱新篇——‘汾水连天山’”为主题的山西省援疆专场文艺演出在昌吉市精彩上演(2024年7月12日摄)。图片由山西援疆前指提供
此外,山西还在多地举办20场文化旅游资源推介会,组织商会、旅行社代表参与昌吉州文旅招商,推动晋新文旅资源共享、品牌共建、客源互送,助力昌吉州打造“入疆旅游第一站”品牌。
捐赠书画作品、文学作品、广播电视节目和演出设备……一场场文化交流活动,加深了晋新两地情谊,增强了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让文化润疆的种子在受援地绽放绚丽之花。
跨越山河,使命在肩。山西援疆前指将始终牢记初心使命,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更大力度,推动对口援疆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丽新疆贡献磅礴山西力量。
(王婷、李小梅、陈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