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中国调研行丨水往高处流 荒山变“金山”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康颢严
7月中旬,正是新疆旅游旺季,央视综艺节目《花开中国》来到位于伊宁县喀什镇的天山花海景区录制,为本就火热的景区再添新热度。
从伊宁县出发向东南经伊墩高速一小时车程,抵达天山花海景区。山脚下,身着白裙的少女在薰衣草花田中张开双臂拥抱紫色海洋;山坡上,孩子们的笑脸与向日葵花海在阳光中相映;山顶上,澄澈如镜的水库映出蓝天白云和彩色房车的倒影,处处都是醉人的田园诗画。谁能想象这里曾是秃山荒滩。
伊宁县是伊犁河谷的产粮大县,然而,因为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历史性缺水导致喀什镇4万余亩山区旱地呈现荒漠化趋势。“引水上山,是破局之策。”伊宁县水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丁坚介绍,2018年以来伊宁县实施了6项引水上山工程。其中,喀什河下游扬水灌区项目区位于喀什镇,由政府投资2200万元建起2号泵站,以水为媒整合周边6万亩土地资源,成功吸引社会投资8亿元打造天山花海景区,形成了“政府引导—企业主导—产业反哺”的可持续发展态势。
引水上山让“水往高处流”,使这里生态蝶变、产业新生。
如今,扬水灌区项目区已建成1座高位水池、2座蓄水池,配合15.81公里智能管网,每年新增1893万立方米用水保障,通过泵站信息化自控系统实现6万亩耕地智能化灌溉,相比传统灌溉模式节水40%。“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令人振奋。”丁坚介绍,原本的旱地改造前亩均产值仅150元,如今已达2340元,增长15倍。
这片拥有“绿色良田、金色果园、紫色花海”的项目区,创造了多项傲人成绩:2023年冬小麦千亩连片、百亩实收单产782.9公斤,刷新当年全国大面积单产最高纪录;2024年万亩玉米单产平均亩产1392.7公斤,刷新全国纪录;1.8万亩林果和2.2万亩薰衣草连年丰产,真正实现了“小水源撬动大产业”。
不仅如此,以特色种植为根基,扬水灌区项目区正形成“农业种风景、工业做精品、文旅卖体验”的三产融合发展新模式。国内先进的万吨级气调保鲜库,完整的精油皂、物理压榨粮油等加工生产链,提升农副产品附加值。天山花海景区推出的四季文旅品牌,更是每年吸引游客超40万人次。“我们正持续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服务管理。”新疆天山花海农旅集团有限公司文旅事业部副总经理高少春介绍,游客观赏美景的同时,还可以在游客中心享受美食、参与薰衣草手工艺品制作,体验滑翔伞等多种游玩项目,进入旺季后28间木屋营地和108辆房车营地预订火爆。
对于在当地生活多年的古丽孜亚·巴合提一家人来说,这两年在家门口种丰产粮,年收入大幅提升,儿女在旅游公司稳定就业,日子越来越红火。据介绍,扬水灌区项目实施以来,累计为周边村民提供了9000余个稳定就业岗位,季节性用工达20万人次,人均月增收4000余元,通过土地集约化流转,800余户脱贫家庭实现“租金+薪金+分红”的多元增收。
如今的扬水灌区,不仅是保障粮食安全的“米粮仓”,更是带动群众致富的“金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