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一线看生产】戈壁滩上“红柳铁军”守护“气脉”畅通
新疆新捷燃气有限公司乌拉泊CNG母站运行工马芳正在给空罐拖车连接加气软管。(记者李宁艳摄)
新疆网讯(记者李宁艳)8月5日,车子驶出G30高速公路芨东收费站,眼前是一望无际的戈壁。风中,一丛丛红柳倔强地挺立着。远处,新疆新捷燃气有限责任公司乌拉泊CNG母站的身影逐渐清晰。
这里有29名员工,像红柳一样扎根在这片风沙之地,守护着乌鲁木齐市的乌鲁木齐县、达坂城区,以及吐鲁番市的托克逊县、鄯善县近80万天然气用户的“能源动脉”。
刚下车,一阵风就卷着沙粒袭来。“习惯了,这里年逾250天5级以上大风,冬夏温差超60℃,已经在这里连续‘打卡’工作5年了,夏季地表能煎鸡蛋,冬季呼吸带冰碴。”站长薄锦龙笑着说。
说话间,正好赶上员工换岗。刚从岗位上下来的李红星,脸上还沾着沙尘,眼角似乎还有被风沙划过的痕迹,但他只是抹了把脸,便和接班的同事认真交接起来,没有一句抱怨。
走进母站的操作区,机器运转的声音在空旷的戈壁上格外清晰。墙上贴着“班前每日一题、每月一考、安全知识随身卡”的标语,几位员工正利用工作间隙,拿着安全知识卡片互相提问。薄锦龙介绍,建站以来,大家就把“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刻在了骨子里,保障日高峰输气140万方的稳定供应。
在母站办公室墙上,成本核算表密密麻麻。“每度电、每方气都要算细账。”薄锦龙说,为了提质增效,团队不仅守牢了压缩天然气(CNG)市场100%的份额,还开拓了钻井平台、沥青站点等新用户,年新增销量超200万立方米。前不久还摘得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销售新疆公司“打造黄金终端”劳动竞赛的桂冠。
在设备区,记者看到几位员工正在对进口阀门、调压器等进行仔细检修。“预案不是纸上的字,是保命的招。”王伟边检查边说,安全是燃气行业的生命线。作为综合性场站,乌拉泊CNG母站为每台设备、每个环节都制定了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应急演练。
冬季来临前的“地毯式”检修,更是雷打不动,就是为了保障关键线路“零故障”越冬。员工们随身携带“双危”辨识卡片,班组长严把安全关,“铁心肠、铁手腕、铁面孔”的“三铁”精神,为安全生产筑起了坚固的屏障,确保民生用气“不断档”。
来到乌拉泊新化路加气站,这里的氛围热闹了不少。“古丽,再发一遍优惠政策!”接到任务,加气班长叶尔肯·古丽就在客户群里忙碌着。身边的8名同事也各有绝活,他们组成的“红柳花”志愿服务队,成了各族往来司机的“贴心人”。
正在加气的货车司机奴尔兰·克里木汗告诉记者,他经常收到加气站员工发的“三语”路况信息,遇到车辆故障还会帮忙联系救援。上次他滞留在这里,员工还端来了热乎的饭菜,心里特别暖。
数据是最好的注解。新化路加气站单日最高销量突破10万立方米,2024年日均销量达7.9万立方米,稳居全疆前列。
在加气站的“司机之家”里,党员们亮明身份,忙着为往来疲惫的货车司机提供淋浴、洗衣等服务,截至目前已服务近百人次。
离开时,夕阳为戈壁镀上了一层金色,红柳的影子被拉得很长。“红柳铁军”的故事还在继续,他们用扎根的坚韧、奉献的热忱,在能源保供的征程上,书写着属于新捷燃气的“铁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