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草原紧急救援背后的温暖守护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张婷 通讯员 刘凤
清风裹挟着草木的清香拂过大地,近日,一场紧急救援在哈巴河县夏牧场温情上演。游客“凯旋姐”自驾途中,不慎将车滑入70厘米深的排水沟。此地手机信号微弱,救援人员一时难以赶到。危急关头,途经此处的哈巴河县齐巴尔镇干部加尔肯·肯解别克和肯杰汗·阿力汗及时伸出援手。
“别怕,我们来帮你们!”两人当即俯身查看车况,随即埋头搬石头、填泥土,铁锹撞击地面的声响在山谷中阵阵回荡。两个小时后,受困车辆终于重回路面。“凯旋姐”红着眼眶递出现金致谢,他们却摆着手婉拒,坚定地说:“我们是党员。”
在哈巴河县广袤的牧场上,每逢春秋转场季,牧民们沿着数百公里牧道迁徙时,总要面对风雨、陡坡、迷途等重重挑战。齐巴尔镇党委提前统筹部署,牧区党支部靠前指挥,加尔肯、肯杰汗等党员干部既是草原“活地图”,更是转场路上的“护航者”。转场前,他们踏遍每条牧道,精准标记易积水洼地、陡峭坡道,细致制定保障方案;转场时,他们或骑马或驾车紧随牧民队伍,在无信号区域充当“移动信息站”,帮着修理故障车辆、寻找走失的牛羊。牧民海拉提·胡扎依尔常说:“去年那场狂风暴雨中,多亏他们踩着泥水把我的羊群赶到高处,不然家当就全没了!”正是在转场路上历经的无数次磨砺,让救援受困群众成为他们刻在骨子里的本能。
他们的身影不止活跃在转场路上。毡房里,他们向哈萨克族牧民细致解读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新政策;牧场中,他们常来查看牲畜生长状况,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联系兽医上门服务。牧民哈斯木别克·多力达什感慨道:“有他们在草场帮忙照看牲畜,我们干活时心里很踏实。”
遇到草场纠纷、邻里矛盾,他们也能用“草场是大家的家”的朴素道理,化解分歧。从政策落地到牲畜照管,从家长里短到应急避险,他们成了牧民心中最靠谱的“百事通”。
常年在高山草原奔波,加尔肯的车里总备着防滑链和干粮。冬天大雪封山,车辆陷进沟里是常事,手机没信号就凭着经验找路;忙起来时,半个月回不了家,视频里孩子问爸爸啥时能回,他笑着说“忙完就回”。他常说:“牧民把我们当亲人,这里也是家。”
如今,夏牧场的风依旧吹拂,加尔肯和同事们的车轮,又在草原上留下了新的痕迹。“凯旋姐”打给齐巴尔镇政府的感谢电话里,那句“你们培养了这么好的干部”,正是对他们日常工作最真切的赞许与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