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兴水看新疆|察布查尔借水养虾蟹
8月8日,航拍伊犁河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段。(无人机摄)
天山网-新疆日报讯(记者周鹏摄影报道)8月8日,“治水兴水看新疆”采访团走进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探访当地水利工程与生态农业交融共生的发展图景。从两百余年历史的察布查尔大渠到稻蟹肥美的养殖基地,伊犁河水资源的“活用法则”,正让这片土地焕发着“水兴业旺、民富景美”的新活力。
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东部,察布查尔大渠老龙口的水流仍奔涌不息。这条始建于清朝嘉庆年间的人工大渠,由锡伯族军民历时六年开挖而成,全长100公里,自东向西串联起全县12个乡镇场,如今仍承担着34万亩土地的灌溉重任。
8月8日,航拍位于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境内的察布查尔大渠老龙口。(无人机摄)
“大渠不仅是‘救命渠’,更是各民族共建新疆的见证。”当地水利部门工作人员介绍,大渠建设时,锡伯族先民与周边各族群众协作凿渠,用原始工具劈开戈壁荒滩,最终让伊犁河水滋养出万亩良田。如今,老龙口遗存依旧完好。
如果说察布查尔大渠是“历史的答卷”,那坎乡稻蟹养殖基地则是“当代的创新”。依托伊犁河丰富的水资源与优质水质,当地自2015年探索“稻蟹共作”生态模式,如今养殖面积已达2000亩,辐射带动1500亩周边农田,惠及200余户农户。
“以前单种水稻,亩收入有限;现在稻养蟹、蟹肥田,亩产增收超1000元!”一名基地养殖户告诉记者。为提升效益,基地引入智能水质监测、远程投喂设备,让蟹苗成活率提升至92%,还拓展了南美白对虾等品种,先后斩获“全国小龙虾养殖30强”等荣誉。如今,通过电商直供长三角市场,这些“伊犁河畔的鲜味”日均发货超2000斤,成了当地生态农业的“金字招牌”。
8月8日,养殖户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坎乡稻蟹养殖基地捕捞养殖的虾。
8月8日,养殖户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坎乡稻蟹养殖基地展示饲养的螃蟹。
8月8日,鸟瞰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坎乡稻蟹养殖基地。(无人机摄)
8月8日,养殖户用无人机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坎乡稻蟹养殖基地播撒饲料。(无人机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