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王树下,清华留学生读懂新疆的“生态密码”
石榴云/新疆日报讯(记者 郭倩报道)8月8日,巩留县野核桃沟景区里,当阳光洒向葱郁的野核桃林时,“理解当代中国 感知开放新疆”清华大学留学生研学团一行,踏入了这片自然秘境,开启了一场探寻古老生态密码与当代中国生态智慧的体验之旅。
野核桃展览馆里,展示了含14个变型在内的野核桃种质资源,同时展示野核桃的生存环境、伴生的植物资源,以及全国的核桃种质资源。VR体验区,通过全息投影展示核桃从种子到果实的生长过程,影像中,嫩绿的幼苗焕发着勃勃生机,让留学生们“穿越”到千年核桃林。
8月8日,巩留县野核桃沟景区野核桃展览馆里,清华大学留学生研学团观看野核桃从种子到果实的生长过程全息投影。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郭倩摄
移步户外,沿着木板铺就的小径深入,林草繁茂隔绝了外界的暑热。野核桃沟负责人将生长于此的野核桃以及各类动植物的故事娓娓道来,留学生们放慢脚步,边聆听边观察。“置身其中,能真切感受到地球历史的厚重与生命的坚韧,这是一种在书本上难以体会的震撼。”来自马来西亚的留学生余书琪感叹道。
野核桃沟现存野核桃树5500—10000株,是亚洲现存规模最大的第三纪孑遗野生核桃群落。作为世界仅存两处野生核桃林之一,其野核桃种群被证实为栽培核桃的原始基因库,具有重要科研价值。最大单株核桃王树龄达3000年,地径超过2米。伴生植物包括天山苹果、野山杏等45种木本植物,林下分布贝母、郁金香属等国家保护植物。在此打造的新疆野核桃自然保护区野外观测研究站,构建了科研监测、人才培养、科普教育与成果转化一体化平台,以守护野核桃资源,提升科研创新力。
围拢在核桃王树下,留学生们凭栏远眺,野核桃沟的壮美画卷在眼前铺陈开来:层峦叠翠,林海翻涌,清澈溪流如玉带穿行其间。
“这里人们的智慧和所做的努力,值得世界借鉴,也让我对当代中国新疆绿色发展道路、科技向善理念以及全球生态治理都有了实际感受。”余书琪说,在野核桃沟密林中穿行,让她看到了一个在发展中不忘守护自然、在开放中蕴含生态保护智慧的当代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