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新事丨“糖包子”变身“金果子”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陈疆林
无花果干生产线全力运转、智能温室大棚中试种的无花果新品种喜获成功、阿孜汗无花果民俗文化旅游景区里游客如织……
7月13日,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第十一届玛纳斯国际文化旅游节期间,帕拉梅拉无花果园内游人不断。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陈疆林摄
阿图什市凭借“中国无花果之乡”的响亮招牌,以阿图什市无花果三产融合科技创新园(以下简称“无花果科技创新园”)为依托,大力推进无花果从“种植—加工—文旅”全产业链融合发展,让小小的“糖包子”化作带动区域发展的“金果子”。
一直以来,保质期短、不能反季节上市等问题困扰着阿图什市无花果产业的发展。2023年,当地引进新疆海德坤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海德坤农业公司”)等科技创新企业,通过政企携手加快推进无花果科技创新园的建设。
8月4日,在阿图什市万疆田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深加工车间内,记者看到,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对新鲜采摘的无花果进行清洗、充氮、包装。生产线的末端,一盒盒包装精美的无花果干通过冷链物流,发往全国各地。目前,像万疆田园农业公司这样的企业,在无花果科技创新园里还有10余家。
“今年,我们引入了5条自动化生产线,能加工无花果干、果酱、果酒等12种产品,上半年已加工鲜果3000吨,产值突破8000万元。”海德坤农业公司运营总监陶丽介绍。
不远处,海德坤农业公司的智能温室大棚里,翠绿的枝叶间,紫红的果实饱满圆润。技术人员正专注地记录“波姬红”等新品种的生长数据。“依靠智能温控和滴灌系统,我们实现了全年挂果,亩产量比传统种植提高30%,采摘期也从原本的3个月延长至10个月。”该公司技术员艾力·买买提说。
“从单纯售卖鲜果,到如今‘种植+加工+旅游’的多元模式齐头并进,无花果产业的附加值得到大幅提升。”阿图什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副局长郭伟介绍,目前阿图什市无花果种植面积达2万亩,挂果面积6000亩,年产鲜果5000吨,带动3000多户农户实现增收。
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产业链的持续完善和服务保障的不断升级。阿图什市一方面大力推进无花果科技创新园建设,现已建成2500平方米的研发展示中心、6300平方米的深加工厂房以及47座智能大棚,并成功培育出15个新品种;另一方面,精心打造阿孜汗无花果民俗文化旅游景区,发展起38家民宿和246家特色商铺,每年接待游客达8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3000万元。
在政策扶持方面,当地打出“技术扶持+金融助力+品牌培育”的组合拳,邀请农业专家开展种植技术培训;通过“合作社+银行”的模式,为农户提供1.2亿元小额信贷;依托“阿图什无花果”农产品地理标志,助力产品进入全国20多个省(区、市)的大型商超。
“我们计划在三年内将无花果种植面积扩大到5万亩,依托无花果科技创新园,打造集科研、种植、加工、旅游于一体的全产业链集群,力争年产值突破15亿元。”阿图什市副市长塔力甫江·阿布都克热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