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疆:传统与现代的交响乐 新疆文化的新图景
生于斯,长于斯。作为一名传媒新青年,我亲历了家乡迈向现代化、国际化的脉动。值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我将聚焦这片热土上新兴的青年力量、蓬勃的创新科技、璀璨的文化旅游、丰饶的现代农业,用镜头与文字丈量发展足迹,向世界发出热情邀请:请看见一个活力四射、团结奋进、充满无限希望的新疆未来。
石榴花开,未来已来。
舞动天山:国际舞蹈节开启新疆文化盛宴
(舞剧《在远方,在这里》剧照,来源:天山网微信公众号)
7月20日,备受瞩目的第七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在乌鲁木齐市盛大启幕。本届舞蹈节以“让我们舞起来”为主题,来自8个国家的26个精彩剧目参演。其中,由佟丽娅领衔主创的作品《在远方,在这里》,匠心独运地融合了10个少数民族的舞蹈元素,以艺术的语言生动展现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和谐图景。
本次舞蹈节乌鲁木齐作为主会场,同时,在伊犁、克拉玛依、哈密、阿克苏、和田、阿拉尔设立6个分会场。这场跨越地域与国界的舞蹈盛会,不仅是各国艺术家切磋技艺、展示才华的璀璨舞台,更是促进文明互鉴、增进友谊的金色桥梁。各国艺术家以灵动的舞步为纽带,在新疆这片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土地上,同绘连接世界的文化同心圆。
走出西域:天山“新风尚”装点丝绸之路
“千年丝路 遇见莎车”2025年新疆·莎车文化旅游(西安\杭州\上海)推介会现场 来源:莎车文旅、石榴云客户端
6月至7月,“千年丝路 遇见莎车”文旅推介会相继在西安、杭州、上海举行。杭州站活动于6月27日启幕,从巍峨雪山到万亩巴旦木林,从千年回响的木卡姆到绚丽的艾德莱斯绸,在场宾客都被深深吸引。随后,莎车县旅游投资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与杭州多家头部文旅企业签署战略协议,双方将在文旅资源互通、精准客源输送、市场联合推广等领域深化合作。
7月25日,上海推介活动以新天地都塔尔琴声开场,十二木卡姆歌舞团转战南京路、豫园、外滩等地标。外滩快闪现场,身穿艾德莱斯绸的舞者被市民、游客层层包围,他们用手机镜头记录下“西域旋风”绽放的魅力。
三场活动以“非遗+旅游”为核心,累计吸引近万人次参与。杭州的歌舞盛宴、上海的地标快闪与文旅签约,让莎车的103项非遗瑰宝大放异彩。
科技赋能文物保护 龟兹文化遗产焕发数字新生
(克孜尔石窟“探元计划”项目启动现场 来源:石榴云客户端)
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明珠,阿克苏地区库车市(古称龟兹)保留了丰富的文物,向世界讲述着文明交融的动人故事。近年来,新疆克孜尔石窟研究所通过创新运用数字化技术,使这些有着珍贵记忆的珍宝在数字领域重新焕发活力。
数字技术已经显著地改变了文物保护的方式。在仓储管理中,引入电子标签系统和智能库存盘点技术显著提高了运营效率。在科学研究领域,集中管理的数字资源库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材料。在展示环节,智能导览系统可以依据游客的停留位置自动发送三维文物图像和文化创意商品的信息。
数字化技术不仅解决了文物保护的难题,还为文化活化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克孜尔石窟研究所的一位负责人提到,未来将进一步拓展数字技术在文物修复、考古研究以及展览展示等方面的应用,努力使沉睡了千年的龟兹文化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的活力。
雕塑艺术点亮乡村:陈虎的“废料重生”计划
(陈虎在进行创作。来源:石榴云客户端)
陈虎是中国雕塑学会成员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雕塑学会的副会长。最近,他带领团队走访南疆农村,把艺术创作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起来。在莎车县和阿瓦提县等地,他与团队收集了村民丢弃的钢材、漂流木以及老建筑的组件,并通过艺术性的重组为这些材料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们不仅仅是在使用废弃物料,而是期望通过艺术来激发人们对环境和生存空间的思考。陈虎提到,2019年,吉木萨尔县的小分子画家村举办了雕塑营活动,村民们一起参与创作的作品已成为当地的“网红打卡点”。这种活动不仅提高了村子的审美水平,还促进了就业增长。
陈虎的团队在莎车县推广软陶工艺,指导村民制作手串、项链、冰箱贴等饰品,协助他们学习新的技能。他与新疆艺术学院、新疆师范大学等高校开展合作,鼓励学生利用废料创作公共艺术作品。“艺术家应当率先行动,吸引大众重视环保与社会问题。”陈虎说。
非遗进校园:乌木提·吐尔逊哈孜的“刺绣新传”
在4月初,新疆教育学院实验小学的学生们在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同学的指导下,首次动手使用绣针,尝试制作传统的羊角纹图案。这次“非遗进校园”活动由哈萨克族刺绣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乌木提·吐尔逊哈孜同学策划,她拿着家传的银柄绣针,给孩子们讲述刺绣背后的草原故事。
“每一个刺绣都蕴含了哈萨克族的智慧。”乌木提同学说,在乌鲁木齐市博物馆的非遗展览厅中,观众可以通过扫描展品来观看刺绣技艺的动态解析,从而更好地理解各地区刺绣风格的不同之处。
“希望有更多人能感受到其魅力。”作为融媒体技术和运营学专业的学生,乌木提计划通过短视频、直播等现代传媒形式记录绣娘的故事,开启千年技艺的“云端传播”新途径。
从乡间雕塑到非遗进校园,从网络传播到舞台表演,艺术家和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在创新实践中,向世界展示了一个真实、丰富、完整的新疆。
(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现代传媒学院 胡杨 斯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