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大家庭的温暖丨有了技能,这饭碗端得稳稳的
【辉煌70年 奋进新征程】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马蓓
“叶尔扎提,今天这手速,是跟原料较上劲啦?”8月14日,位于特克斯县乔拉克铁热克镇的伊犁富丽达肥业有限公司厂房里,萨尔阔布村村民叶尔扎提·木哈买尔驾驶铲车转运原料,动作行云流水。
曾经,叶尔扎提是靠打零工糊口的牧民。
“今天有活明天没着落,日子过得心慌。”叶尔扎提回忆道,2024年,当地人社部门组织开展了政府补贴性铲车驾驶技术培训,“这个机会得抓住。”
45天的时间,叶尔扎提跟着老师吃透细节,考取职业技能证书后被企业录用。如今他每月工资近5000元,还成了技术骨干。
“靠技术,饭碗端得稳!”他计划冬天农闲时再学习挖掘机驾驶技术,多门手艺多份保障。
在党中央亲切关怀下,新疆推动落实终身职业培训制度,依托技工院校、企业及各类培训机构,以就业技能、岗位技能提升和创业培训为主要形式,建立起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贯穿终身且适应需求的培训体系。在新疆,像叶尔扎提这样靠技能改写人生的劳动者越来越多。
而“人社+N”协同机制与“一培双证”新模式,更让不少人尝到了甜头。
吉木萨尔县的邓玉昌就是“一培双证”的受益者。2024年底,他报名参加县技工学校叉车驾驶员培训,没想到培训把技能等级考核和特种作业操作证考核“捆”在了一起。
“课程有理论有实操,还有应急操作,考完双证一起拿,省了时间还少花钱。”在今年初的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上,他亮出双证吸引了多家企业关注,最终入职新疆宜化矿业有限公司五彩湾露天煤矿,月薪1万元。
技能不仅能稳就业,还能让人生出彩。2023年在天津市举办的第二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上,麦盖提县的苏比力努尔·帕尔海提凭餐厅服务项目的出色表现摘得铜牌,成了新疆代表团的“黑马”。
“我以前是技能小白。”如今在喀什技师学院当老师的苏比力努尔,总爱给学生讲过往,“第一次看老师把餐巾折成小鸟的模样,我练了一下午,手练酸了也折不好。”
苏比力努尔利用课余时间跟着老师学托盘、折花、摆台,先后拿下餐厅服务员技师、茶艺师中级工等证书。2023年参赛时,她将艾德莱斯绸纹样、巴旦木花造型、哈萨克族“敬茶礼”融入主题宴会设计。
“宣布成绩时听到‘新疆’两个字,眼泪一下就流下来了。”现在的她既带着学生备战技能大赛,也常去村里教餐饮服务技巧,“技能改变了我的人生,我也想让更多人知道,有手艺在哪儿都能发光。”
2024年,在中央部委支持下,首次启动技工教育人才援疆工作,120多名援疆教师到新疆开展帮扶。创新推行“2+1”教学模式(2年在疆学习、后续赴其他省份实习),全年参与学生超2000人,为新疆技工教育注入新动能。
和田县高级技工学校的优秀实习生代表阿不都许库尔·阿卜杜力艾海提,凭借跨省实习,技能提升了、视野拓宽了,还为家里缓解了经济压力。“一人实习,全家受益”成为现实。
技能人才的成长,离不开政策的持续扶持。2018年天山工匠计划实施以来,新疆每年培训重点产业高技能人才1万人;2020年推行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后,85家企业能自主评定员工技能等级,且结果直接与薪酬挂钩。
1997年当初级工拿一两千元工资,到如今凭高级技师、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月入近万元,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变压器厂职工王常平感触颇深:“党和政府把技术工人当‘宝贝’,我们有荣誉感,徒弟们学技能的劲头也足。”
初级工1000元、中级工1500元、高级工2000元,技能提升补贴激励着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学习、考取证书。从2018年起到现在,10余万名劳动者踊跃参与,补贴金额累计近2亿元。
从草原牧民到车间工人,从技能选手到技术骨干,越来越多新疆劳动者靠一技之长端稳了饭碗。2021年以来,新疆累计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802万人次;2024年聚焦提质增效,培训更加贴合产业发展需求。
今年,新疆“技能照亮前程”行动再启新程,计划开展各类培训不少于60万人次。拓展“人社+N”模式、构建产训评一体化生态链、推行“新八级工”制度,还要让技工院校对接特色优势产业设专业、开新课。
一把技能“钥匙”,正打开幸福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