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乾坤中华园
林艺鸣
2022年7月休假,我有机会体验一次“梦回楼兰”的文化奔赴。若羌县楼兰博物馆外墙的浮雕复活了3000多年前小河墓地的“楼兰美女”,她从中国青铜气韵和殷商时期的西部秋风里走来,英姿姗姗,戴冠携篓,代表楼兰先民劳动者的形象。
“楼兰美女”手提的草编篓有据可考。楼兰博物馆文物展柜中出土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小河墓地的青铜时期草编篓是浮雕艺术原型,编织技艺巧妙,水波斜纹与横条纹交织,构思独特且精工细作,即使在当代也算精品。雕塑家抓住殷商青铜时期中国西部充满青春活力的女性劳动者满载而归的瞬间,将春华秋实的耕耘之道化作草编篓中的花果,赋予楼兰博物馆外景浮雕女性劳动美的主题。艺术家的灵感激活了楼兰博物馆展柜中沉睡的文物。因此,“楼兰美女”艺术形象不仅美在气质风韵,更呈现出精神思想之美。
我观展文物而沉思。雕塑“楼兰美女”手中装满花果的草编篓与博物馆展柜中的长方形圆角四足木盘,令我想起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中的玉盘,进而关联到青铜食器“簋”。《周礼·春官宗伯》云:“凡祭之礼,必有爵、豆、簋。”《诗经·小雅·伐木》诗意地描绘了先秦时期周人“於粲洒扫,陈馈八簋”的宴飨。
今天全国各地饮食文化街千滋百味,千姿百态。我觉得其中命名最简洁又富有文化底蕴的当属北京东直门簋街。在东直门立交桥西有一座引人注目的青铜雕塑“簋”,雕塑基座东侧立着五个亲切的红色大字“簋街欢迎您”。雕塑簋所在位置是簋街的起点,西止于交道口东大街东端。2016年9月我到北京读博,适逢簋街整治改造,2017年5月1日簋街开门迎客。借助共享单车,我骑行东直门内大街,浏览店面便知,簋街集聚了京、鲁、苏、湘、川、贵、闽、粤等各种美食文化。民以食为天,簋以器藏道,这里八方美味,多元一体,美美与共,天下一家。
中华文化以道御器、道器一体,簋街飘香,美满太平。原本难以辨识的商周青铜食器鼎、簋、甗、豆、鬲等生涩拗口,酒器爵、觚、斝、壶、罍等佶屈聱牙,在簋街文化语境中被赋予审美趣味:禹铸九鼎,九州一统;罍犹云雷,有容乃大;尊表和平,京筑地标;壶里乾坤,鬲上烟霞。这些古老中国名片精妙传神,在中华文明连续性的时光里不断获得创新性转化,成为今天百姓日用而不觉的藏道之器。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田、喀什、阿克苏、伊犁等地博物馆的展柜中都能看到商周青铜魂的传承演变。
在巴州博物馆对面,库尔勒市石化大道与新华路交会处,有一座多V形雕塑。雕塑由银色钢管与紫色水泥浮雕分层组合,奇妙的艺术造型具有多重象征含义。不锈钢管道象征塔克拉玛干沙漠石油开采之路,多折角V形象征展翅飞翔的灵动孔雀,因为穿城而过的孔雀河源在博斯腾湖,尾闾入罗布泊。直观V形雕塑又与英文单词victory首字母相关,取胜利之意,因而雕塑取名“胜利之歌”。在雕塑北侧上部有一幅女性人物将丰收的果篮举过头顶踏歌而舞的浮雕,俨然是楼兰博物馆外景浮雕“楼兰美女”在当代的再现。
天山北部的克拉玛依油田是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这里同样积淀着共和国建设者的奋斗史及其激励后人的精神力量。在克拉玛依石油纪念广场有一处巧夺天工的油泡雕塑群,标志克拉玛依油田诞生的“克一号井”遗址被巨大的不锈钢材质做成的大油泡雕塑所笼罩。“大油泡”融建筑与雕塑艺术于一体,思想性与艺术性浑然天成地统一于对“人的本质力量”确认的审美意象。在克拉玛依博物馆主楼右侧有一处露天博物馆,引人注目的是一座巨型雕塑“开拓者”。雕塑正面是两位青年钻井工手执被艺术家夸张的大钳,气度非凡,崇高壮美;雕塑背面是两位年轻女性庆祝收获的舞蹈造型,彰显克拉玛依人共克时艰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也是劳动者奉献国家创造幸福的实践范例。“开拓者”雕塑的背景是“克拉玛依黑油山地窖”遗址,这是克拉玛依人在艰苦创业时期的安居明筑,也是石油工人在峥嵘岁月里建设共有家园的精神名片。走进“地窖”可以真切感受到先辈们直暖心窝的体温。克拉玛依不仅是一片生发励志文化的富饶土地,也是一片生长审美意蕴的多彩家园。诗人艾青写过一首《克拉玛依》:“最荒凉的地方,却有最大的能量;最深的地层,喷涌最宝贵的溶液;最沉默的战士,有最坚强的心。克拉玛依,你是沙漠的美人。”“沙漠美人”不禁让我联想起携精美草篓藏青铜气韵的“楼兰美女”。
壮哉,锦绣中华!善哉,大美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