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丨90名新疆青少年的“家国成长课”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司路路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留下一首赞歌……”8月15日,“法治筑梦 强国有我”2025年青少年“法治夏令营”研学活动返程列车上,来自阿克苏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喀什地区以及和田地区的90名少年,唱起《我和我的祖国》。歌声清脆、真挚,掠过车窗,融入辽阔大地——这是10天研学之旅结出的共鸣,更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少年们心中扎根的声音。
“法治筑梦 强国有我”2025年青少年“法治夏令营”的青少年在八达岭长城合影留念。克热木江·阿布力米提摄
8月6日至16日,这群边疆青少年从乌鲁木齐奔赴北京,在行走中触摸法治温度,在体验中厚植家国情怀,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认同感与对法治信仰的敬畏心,一同烙印进成长轨迹,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在心田悄然萌芽。
天未破晓,天安门城楼前已站满屏息等候的身影。当五星红旗伴着晨光冉冉升起,来自和田地区的萨皮娅·托合提麦麦提攥紧衣角:“课本里的图片突然变成真的,唱国歌时,我心扑通扑通跳得厉害,手心都是汗。”她身旁,阿克苏地区少年巴依阿斯勒·沙太踮着脚,目光追随着红旗升至顶端,“前面的老爷爷抹眼泪,我也跟着鼻子发酸。老师说国旗是烈士先辈鲜血染红的,今天我真正懂了这句话的意义。”
中国法院博物馆内宪法宣誓墙前,孩子们的右拳高高举起,稚嫩的誓言透着坚定。来自和田地区的阿卜杜许库尔·吾布力轻抚身旁的青铜獬豸,若有所思:“老师讲,獬豸能辨是非曲直,象征对法律公平正义的守护。”在模拟法庭上,他成为了一名“法警”。当他攥着传唤牌,用略带颤抖却格外清晰的声音喊出“请被告入庭”时,全场的安静让他突然明白:“这身法警制服的分量,是守住法律规矩的第一道岗,更是让人们安心的力量。”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全场肃穆,孩子们依次将洁白菊花放在浮雕前。来自阿克苏地区的吐尔买买提·艾尼凝视着密密麻麻的烈士名录,久久不语。“那么多名字,有的人还很年轻。”他轻声说,“没有他们用生命换来的和平,哪有我们现在安稳读书的日子?原来‘家国’这两个字,是先辈们用生命护着的。”这一刻,民族的记忆与少年的感悟在这里交汇。
“先辈们,他们不害怕吗?”在北京大学红楼了解“五四运动”历史时,来自阿克苏地区的莫提外尔·麦合木提的提问,得到讲解员深情回答:“也害怕,但他们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信仰——那就是让祖国强大。”参观结束后,莫提外尔对领队老师说:“我要向先辈们学习,努力学习知识,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少年强则国强。”参观八达岭长城时,孩子们大声背诵着《少年中国说》的内容。其间,开展徒步挑战赛时,孩子们互相搀扶;组织法治知识问答时,孩子们抢答声此起彼伏。来自喀什地区的宋欣瑶望着连绵的城垣说:“长城被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我们也要像城砖一样,紧紧靠在一起。”
世纪剧院的舞台上,中央民族大学学生与新疆孩子同台表演。来自阿克苏地区的艾斯玛·艾买尔演唱了歌曲《万疆》。“华夏大地,山河辽阔,新疆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她微笑着邀请台下观众,“欢迎大家到新疆走一走、看一看,那里的人们心里也都装满了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北京之行落幕,孩子们载着满满的收获登上返程的列车。相册里的天安门、长城、故宫,是看得见的风景;心里的法治信仰、家国认同,是扎了根的成长。当《我和我的祖国》在车厢里响起,其中有对祖国的赤诚,有对团结的认同,更有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这些来自新疆的青少年,带回的不仅是故事,更是一颗被星火点亮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