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70年 奋进新征程 | 新疆公安:从规范到示范 执法办案实现新跨越
石榴云/新疆法治报记者 韩晋
办案信息从手工录入到智能采集,财物卷宗从粗放管理到全程可溯……在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进程中,新疆公安机关依托科技赋能,正加速实现从传统经验型执法向现代智慧型执法的深刻转型。
8月14日,乌恰县公安局波斯坦铁列克乡派出所“马背警务”服务队民警前往牧区,向牧民讲解预防电信网络诈骗、道路交通安全等知识。通讯员 沙辉摄
制度:工作有了“度量衡”
“张警官,有人在楼道给电动自行车充电,太危险了!”8月4日清晨,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幸福路社区一居民拨通社区民警张磊的电话。张磊赶到现场,掏出手机点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电动自行车管理办法》,向车主讲解“禁止在疏散通道停放电动自行车”的条款。不一会儿,车主把电动自行车推到指定停放点。
“以前遇到这种事只能磨嘴皮子,现在说清道理、讲明法规,大家都认可。”张磊说。
这样的变化,源于新疆公安机关逐步修改完善办案流程和制度,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公平正义。
2023年夏天,新疆公安法治建设推进会结束后,一场针对执法全流程的“大检修”随即启动:469处不规范问题被一一梳理,每个步骤都定下了“硬标准”。升级后的执法办案系统规范高效,哪里漏了签字、哪份证据没上传,都会及时提醒。
乌恰县公安局波斯坦铁列克乡派出所辅警吐尔逊阿力·买买提的警务背包里,放着一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警务辅助人员管理条例》,他每天都要翻一翻。“工作中啥能做、啥不能做,条例写得明明白白。”吐尔逊阿力说,这是对群众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近年来,新疆公安机关紧盯具体问题推动相关立法:针对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促成出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电动自行车管理办法》;推动出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禁毒条例》,让社区戒毒工作有章可循;制定《新疆公安经侦部门“亲”“清”警商交往正负面清单(试行)》,划定“能与不能”的界限……相关立法和制度文件的不断完善,为新疆公安一线执法提供了精准指导、有力支撑。
2024年4月,吐鲁番市公安局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凝心聚力奋进新征程”主题演讲比赛。通讯员 艾力亚尔·艾尼摄
队伍:从经验型走向专业型
“过去调解纠纷靠人情,现在大家更信法律。”墨玉县公安局法制大队民警胡清国几年前就考取了高级执法资格证,他的话道出公安队伍能力要求的提升。
2015年之前,全区民警取得高级执法资格证的不足百人,部分基层民警连基本的法律文书都写不规范。
近年来,新疆公安机关通过开设专题读书班、法治讲堂、实战比武等方式,指导广大民辅警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推动工作。同时,完善执法资格等级考试机制,让民警队伍实现“脱胎换骨”。
哈巴河县公安局法制大队辅警娜黑拉·切加吾考取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后,成为局里的“法律智囊”。
截至目前,全区90%以上民警通过基本级执法资格考试,近千名民警取得高级执法资格或法律职业资格,12个县级公安机关、26个基层所(队)被命名为“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
8月15日,伽师县公安局民警在开展案件审讯工作之前,为犯罪嫌疑人录入信息。通讯员 高坤摄
执法:标准化建设再升级
8月12日,伽师县公安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的智能大屏上,实时更新着案件办理进度,嫌疑人入区时间、体检结果、讯问时长等数据一目了然。“20年前,我们挤在一间办公室开展讯问,笔录靠手写,证据用纸箱装。”该局法制大队副大队长买合甫拉·达吾提回忆说。
如今,全区已设立105个标准化、智能化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完善基层所(队)办案区1289个。新疆公安机关以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设为载体,着力打造集案件管理、涉案财物管理、合成作战于一体,融合案件受理、讯问、执法管理、监督等功能的综合性执法办案场所。
执法办案管理中心配备智能笔录系统、电子物证实验室,确保“人、案、物、卷”全程可控:嫌疑人在中心的行动轨迹,涉案财物从接收、保管到移交的每个步骤,都得以清晰呈现;办案过程中的每一次审批、每一项调查进展都记录在案,可供随时查阅,执法现场的视频资料也被完整留存,方便后续复盘分析;案件卷宗以电子版、纸质版两种形式备份,规范化管理。
依托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新疆公安机关实现刑事案件和治安、交通、网安等8类重点行政案件“集中办、专业办、规范办、快速办、智慧办”,让每一次执法办案都在镜头下进行、阳光下操作。
新疆公安机关还通过“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不断提升执法监督管理信息化水平。
“鼻梁骨折、损伤程度……”8月8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公安局民警处理一起斗殴事件时,在“智询千问”AI智能助手对话框中输入两个关键词,几秒后就弹出《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还附有相关案例。
今年1月,巴州公安机关推出“智询千问”AI智能助手,快速响应各类咨询和办案需求,法律条文匹配准确率达95%以上,极大提升了警务工作时效性和准确性。
近年来,新疆公安机关将标准化建设与智能科技深度融合,依靠数字工具赋能提升执法质效,持续书写着法治公安建设的鲜活实践。
8月9日,乌鲁木齐市公安局水磨沟区分局南湖北路街道派出所民警对华凌二手车交易市场商户进行走访。通讯员 王佳伟摄
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
自2022年起,新疆公安机关通过“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窗通办、全域跨省通办”三维服务体系,让法治温度直抵民心。
8月13日,在乌鲁木齐市公安局水磨沟区分局南湖北路街道派出所,同时办理身份证补办和交通违法处理的居民李娜感慨道:“以前得跑两个窗口,现在一个窗口15分钟就办完了。”
华凌二手车交易市场的商户们更是感受到“就近办”的便利:群众来买车,在旁边的派出所就能办理相关手续,既节省了群众的时间,也增加了商户的销量。民警还定期上门为商户提供法律咨询服务,降低了交易中的法律风险。
新疆公安机关积极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不断创新惠民利民举措,推行公安政务服务“一窗通办”,集成办理跨警种业务。“新疆公安微警务”把服务送到“指尖”,实现7类117个事项“一网通办”。2024年以来,全区公安机关办理“跨省通办”业务数千件。“新疆公安微警务”自2022年上线至今,服务群众4312.14万余人次、办理业务863.24万余笔,在自治区政务服务工作中位列第一梯队。
6月以来,和静县美食街每天傍晚车水马龙、人头攒动,当地公安局采取“步犬巡+视频巡”立体化防控模式,守护夜经济。“见警察、见警灯,顾客安心,我们的生意也红火。”一商户说。
新疆公安机关以服务发展大局、护航经济建设为目标,不断深化改革,逐年提升严格执法与优质服务要求,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从制度完善到队伍锻造,从执法规范到服务升级,新疆公安机关法治现代化建设的每一步都带着司法为民的诚意,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