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深读丨喀什70年发展答卷上都写了啥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魏永贵 热依达
“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是中巴经济走廊起点、亚欧黄金南通道重要节点、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重要支点,还拥有新疆人文旅游资源的“超级IP”……没错,这就是喀什地区。
喀什地区地处新疆西南部,是全疆人口最多的地区,喀什市是中国西部的一颗璀璨明珠。70年前,喀什地区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落后,城乡房屋破旧、道路尘土飞扬、生产生活卫生条件差;如今,喀什地区高楼林立、公路铁路航线四通八达、绿洲生态良好、工厂生机勃勃、内外贸易活力迸发、群众生活水平年年提升,现代化建设气象万千,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8月21日,在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成功实践”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4场上,喀什地区领导介绍了当地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答卷的成就、亮点、经验。
8月15日,第十五届新疆喀什·中亚南亚商品交易会在喀什国际会展中心开馆。图为开幕式现场。杜晓斌 摄
产业做大做强 外贸日新月异
自治区成立以来的70年,喀什地区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70年前,喀什地区成立了第一个手工业小组,集中了13户手工业者,从事简单的农具等手工产品的制作。当时的喀什,工业经济极为薄弱。如今,喀什地区有了2270家工业企业,其中规上工业企业达447家,有155家高新技术企业扎根成长。喀什地区的工业实现了“造不了”到“持续上新”的突破式发展。2024年,喀什地区工业增加值达135.1亿元,是1955年的2700多倍。
“当前,我们积极融入自治区产业集群建设,培育壮大具有喀什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布会上,喀什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艾尼瓦尔·吐尔逊介绍,近年来,喀什地区着力发展壮大粮食和食品加工、棉花和纺织服装、绿色畜牧产品和优质果蔬、新型电力系统、绿色矿业及加工、油气生产加工、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先进制造和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和旅游、现代商贸物流“十大产业”,推进建链延链补链强链,让更多群众在全产业链上就业增收。2024年,喀什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26.88亿元、增长6.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337元、14386元,分别增长5.9%和8.8%。
喀什地区与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等八国接壤或毗邻,是“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商贸枢纽。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喀什地区充分发挥这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积极打造向西开放桥头堡,对外开放大门越开越大。
“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喀什片区81%的改革试点任务落地见效,构建了‘6+4’开放型产业体系,喀什经济开发区2024年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元,综保区进出口贸易额连续3年保持全疆第一,上半年完成跨境电商货值153.2亿元、同比增长49%。喀什地区的外贸进出口总值即将突破千亿大关。”艾尼瓦尔·吐尔逊说,喀什地区是联接亚欧的黄金通道,近年来口岸基础设施等加快完善,与周边国家贸易往来更加紧密,“这几年,我们接待了不少来喀什考察交流的外国政要、使团使节。他们普遍为新疆喀什的发展点赞。”
8月20日,喀什经济开发区内,一家织布企业的生产场景。陈文军 摄
交通四通八达 城乡面貌一新
70年前,喀什地区只有一条尘土飞扬的马路和一座简陋的小机场。70年后,喀什地区公路总里程3.62万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3.34万公里,乡镇通三级公路比例达81.1%,建制村通硬化公路、通客车率达100%;当年的土机场跃升为国际航空口岸,即将成为西北地区首个突破500万人次的支线机场。
公路四通八达,畅通经济民生“双循环”。喀什的新梅、甜瓜等高品质瓜果短时间内即可从田间直达北京、上海居民的餐桌。“黑色长龙”延伸到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叶城等最偏远的山区乡镇,冰川、雪山、湖泊、草原等绝美风光让帕米尔高原“火出了圈”,600多道弯的盘龙古道成为游客向往的自驾打卡胜地。
“以前道阻且长,如今咫尺可达。”艾尼瓦尔·吐尔逊说,喀什地区已经建起了通达国内外的立体交通网。南疆铁路、喀和铁路、吐和高速贯穿南北、串联东西,喀什徕宁国际机场等5个机场通航四海。当前,喀什地区不断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重要支点建设,全力推进G217线莎车至塔什库尔干等公路项目进度,加快实施喀什、莎车机场改扩建,规划实施南疆铁路阿克苏至喀什段电气化改造,构建更加完善的公路、铁路、航空“三位一体”综合交通枢纽,让喀什这颗“丝路明珠”更加璀璨。
以公路、铁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代表,喀什地区70年来在城乡建设上取得巨大成就,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70年前,喀什老城‘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居民生活条件十分艰苦。2009年以来,在国家和自治区支持下,喀什地区推进喀什古城综合治理改造工程,累计投入资金超70亿元,4.9万户住宅‘一户一设计’,危旧房变身雕花民宿、春晚分会场、网红打卡地。这是喀什城乡建设的缩影和典范。”艾尼瓦尔·吐尔逊介绍,随着富民安居、易地搬迁、城市更新等工程的实施,喀什地区各族群众的住房实现从“土块房”到“安全房”“舒心房”的跨越;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惠及65万户城乡居民,“蓝火苗”映红了各族群众的幸福生活。如今的喀什不仅新了、美了,也更暖了。
6月1日,喀什地区喀什市乃则尔巴格镇樱桃种植基地内,种植户在采摘樱桃。陈文军 摄
增进民生福祉 生态持续改善
民生冷暖,枝叶关情。喀什地委、行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财政支出的80%以上用于民生,援疆资金的80%以上投入基层、80%以上投入民生,推动发展成果惠及民生、凝聚人心。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我们千方百计挖掘就业岗位,今年以来城镇新增就业6.39万人,脱贫户实现‘户户有就业’,各族群众日子过得更有甜头、更有奔头。”艾尼瓦尔·吐尔逊说,喀什地区着力增进民生福祉,制定实施“十件民生实事”“惠企十条措施”,推行33个“高效办成一件事”,打好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推进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用心用情解决好企业和群众的“急难愁盼”。同时,喀什城市圈一体化建设加快步伐,积极打造具有新疆特色、现代气息、时代风貌的区域中心城市,城镇化率稳步提升,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实现提档升级,“上好学”“看病难”等民生诉求得到有力解决。在全疆率先推出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建成农村安居房、抗震防灾房79.89万套,公租房38万余套、保障性租赁住房5800余套,改造老旧小区750个,“煤改电”22.3万户,实现了各族群众的“安居梦”。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喀什地区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落实好河湖长制、林长制,2024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46.7%,主要河流水质优良比例保持100%,国土森林覆盖率5.71%,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24公里空白带实现锁边合龙,喀拉吐孜煤田火区治理工作有序开展。
“今年,我们以增绿、扩边为重点,高标准推进‘三北’工程攻坚战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204.29万亩治理任务,完成造林绿化12.3万亩,更进一步建设好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喀什。”艾尼瓦尔·吐尔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