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援疆 潮涌天山丨长寿村密码何在?北京援建拉依苏康养小镇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拍热扎提·阿不都 通讯员 龙振华
“目前,‘拉依苏世界长寿村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游客接待中心、文旅服务活动中心、特色民宿等主体工程已完工,正在完善周边配套设施,预计年底完成验收。”8月15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昆玉市225团平安法治建设办公室主任、一连党支部书记贾永胜向“对口援疆 潮涌天山”主题采访团记者介绍。
拉依苏世界长寿村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部分主体工程。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拍热扎提·阿不都 摄
拉依苏世界长寿村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北京援疆和田指挥部依托当地林果庄园、羊脂籽米基地、长寿文化及湿地观光等优势资源援建的,集观光、休闲、康养于一体的康养旅游特色小镇。
这个被沙漠环抱的村落,之所以能承载起“康养小镇”蓝图,核心密码藏在“长寿”二字里。
拉依苏村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昆仑山北麓,这里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光热资源丰富,具有优良的气候优势和独一无二的富锶泉水,是世界有名的长寿村之一。
站在拉依苏村圣泉湖湿地,清澈的湖水在阳光照耀下波光粼粼。记者将矿泉水瓶接触到水面,就能看到浮起细密的气泡。“这里的水是由昆仑山雪水历经上百年层层矿化、滤净,富含锶、镁、铁、钙等多种矿物元素,滤出1.15mg/L的锶是国家标准的5.75倍。不仅如此,中国科学院研究人员曾检测过这里的沙土,52厘米厚的腐殖质层里,重金属含量近乎为零。”贾永胜介绍。
昆仑山雪水滋润着这片土地上的农作物。记者了解到,当地种植的恰玛古中维生素C的含量比普通蔬菜高80%,胡萝卜中β-胡萝卜素浓度能染黄指尖,连麦粒的锶含量都是普通小麦的3倍。
“我的妈妈活到105岁,临终时还惦记着开春要种它呢。”走进94岁的艾吾孜汗·赛杜拉家的菜园,她弯腰拔起一株恰玛古苗对记者说。她手中那株裹着沙土的恰玛古苗,正是她与这片土地近百年联结的见证。“我身体还不错,干点儿农活没啥问题。闲暇时,我就在院里的炕上晒晒太阳,也会找邻居唠唠家常。”艾吾孜汗说。
拉依苏村村民艾吾孜汗·赛杜拉在自家菜园摘恰玛古苗。龙振华供图
贾永胜说,拉依苏890户2940人中,近七成老人像艾吾孜汗一样每天下地干活。
北京援疆和田指挥部敏锐捕捉到这份潜力,成功注册了“拉依苏长寿村”区域公共品牌,让225团的苹果、羊脂籽米、核桃、红枣、肉苁蓉等优质农产品“走”出去。同时,投入2000万元援疆资金,以“生态+康养+旅游”为定位,援建了拉依苏世界长寿村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项目建成后,这里将成为集生态居住、旅游度假、产业培育三位一体的康养旅游特色小镇,构建团域旅游新格局。”北京市援疆干部、225团经济发展办公室副主任高建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