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品牌背后的故事⑤“浙”里的光明照进阿克苏
■援疆品牌:数智眼科
从启动全国首家眼科远程门诊,到新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领域试点先行的“启明行动”;从“白内障光明行”“中小学生近视防控”等健康普惠筛查,到数智眼科健共体建设探索。浙江省与阿克苏地区虽相隔千山万水,浙江省医疗援疆却依托先进数字化医疗水平和眼科疾病诊疗经验,全力推动受援地数智眼科健共体改革,把“浙”里的光明照进阿克苏。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张治立 通讯员 叶锡挺
受气候干燥、紫外线照射强、风沙较大等因素影响,西部边疆地区属于眼病高发地区,且医疗资源相对匮乏。为破解这个难题,浙江省在对口支援的阿克苏地区构建同质化、一体化的大眼科诊疗服务体系:建成一个覆盖乡镇的智慧筛查网络,在县市一级构建智能辅助的实时阅片、诊疗平台,在地市一级建成一个跨省域合作的远程诊疗中心。通过这一体系,实现大病重病在地市解决、一般疾病在县市解决、基础性疾病和健康管理在乡村解决。通过助力阿克苏地区启动“数智眼科健共体”改革,让当地各族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高效、便捷的眼健康服务。
2024年10月起,浙江省援疆指挥部与阿克苏地区合力推进数智眼科健共体改革试点。在阿克苏地区卫生健康委员会统筹下,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当年牵头完成7个智慧眼科诊室建设,组建由援疆专家、当地医生、疾控专家组成的专业筛查团队,为1.6万余名群众开展常见眼病筛查。今年,阿克苏地区计划新增34个智慧眼科诊室;2026年,全地区83个智慧眼科诊室将全面铺开,覆盖辖区所有县市,惠及各族群众200余万人。
8月1日,温宿县人民医院援疆专家为眼病患者复查时,受到了患者的点赞。何茹英 摄
数据多跑腿 群众少跑路
近日,家住柯坪县的海力且木·玉努斯大妈在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完成了左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和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左眼视力恢复到5.0。更让她惊喜的是,头天上午手术,第二天下午就能回家——仅用两天时间便完成治疗,这得益于阿克苏地区开展的数智眼科健共体。
“健共体”是高水平城市健康服务共同体的简称。今年3月,阿克苏地区数智眼科健共体改革正式启动,引入浙江“最多跑一次”经验,构建省(援疆)、地、县、乡、村“五级”眼病诊疗服务体系,为眼科疾病诊疗打造一个可复制的经验样本。
数智眼科健共体改革启动后,医疗援疆力量较为集中的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牵头全地区各县市部分乡镇卫生院开展数智眼科建设试点。
海力且木在术前双眼视物模糊,她先到家门口的柯坪县玉尔其乡卫生院治疗。该卫生院是今年新建的数智眼科健共体改革试点单位,建成的智慧眼科诊室里配备有人工智能眼病采集系统、全自动电脑验光仪、人工智能眼病诊断系统等设备。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报告显示,海力且木双眼患白内障、左眼视网膜脱离,建议到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同步收到诊断报告后,提前做好手术准备。这样,患者从门诊、检查、住院、手术、出院,原本平均需要7天,现在两天即可完成。
8月14日,浙江省“组团式”援疆医疗队领队、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院长郑悦亮说:“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患者的前期检查、诊断及制定治疗方案、术前准备等工作都能在入院前完成,患者只需来医院接受针对性治疗。”目前,该医院已牵头完成30个智慧眼科诊室试点建设,累计为6万余名群众开展常见眼病筛查与诊疗。
培训到基层 人才有梯队
今年,新和县依其艾日克镇卫生院的热西坦木·米吉提多了一个身份——眼健康管理师。她每天在智慧眼科诊室引导群众检查眼睛,普及基本眼病知识。像她这样的眼健康管理师,阿克苏地区已培养137名。
在浙江医疗援疆的助力下,已建成的30个智慧眼科诊室拥有先进的诊疗模式和硬件设备,还需要人才支撑。
为了破解基层眼科人才缺失的问题,浙江省“组团式”援疆医疗队结合浙江医改经验,在受援地培养具备眼病筛查、基础诊疗等服务能力的乡镇级眼健康管理师,形成稳定合理的眼健康服务管理专业人才梯队。
怎么培养?浙江医疗援疆启动了“百人培训计划”。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的专家指导下,眼健康管理师已完成12学时的强化培训,内容包括青光眼、白内障等常见眼病的初步识别,更重要的是熟练掌握AI筛查设备的操作。
眼健康管理师除了做好引导群众检查眼部情况、安抚患者紧张情绪等工作,还要第一时间解读AI生成的初步检查报告。目前,阿克苏地区正加紧培养这方面的人才,计划实现每个智慧眼科诊室配备1到2名眼健康管理师。
此外,浙江省“组团式”援疆医疗队还通过“小组团”帮扶、“启明行动”帮带等方式,为受援地培养高层次复合型眼科医疗人才。目前,已成立覆盖阿克苏地区所有县市医院眼科的专科联盟,开展专科知识深化与技能提升、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培训、协作与教学能力培养。
“这段时间,在援疆专家林仲的指导下,我平均每天要做三四台眼科三级手术,积累了很多经验,下一步我打算尝试做四级手术。”8月14日,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医生艾合麦提·麦麦提说。
激励有机制 改革有动能
“付出有回报,我们这些眼健康管理师干劲十足。”8月15日,热西坦木说。如今,她每月除工资外,还能拿到100元左右的眼健康管理师绩效。
100元数额虽不大,却是浙江援疆在助力阿克苏地区数智眼科健共体改革中,拴心留人、长效发展的一个缩影。为让数智眼科项目做下去、做得好,并最终实现“自我造血”,浙江省援疆指挥部组织阿克苏地区相关部门建立了合理的绩效分配机制。
按照《阿克苏地区数智眼科健共体白内障手术攻坚与利益共同体构建工作方案(试行)》,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已和温宿县、柯坪县、拜城县人民医院签订绩效分配协议,累计发放眼健康管理师绩效18953元。
同时,阿克苏地区也探索出合理的分级诊疗绩效分配机制,涵盖地区级医院医生手术、县市级医疗机构转诊、探索筛查工作人员、阅片诊断工作人员。
8月15日,浙江援疆基层眼病“医疗大巴扎”巡回义诊活动中,眼科医生在为群众检查眼睛。叶锡挺 摄
“从浙江的医改经验来看,眼病诊疗的起点和终点都在家庭医生。因此,调动村医的积极性非常重要。眼科患者每筛查、确诊一例,每完成一台手术,村医都能拿到合理的绩效。”郑悦亮说,通过家庭医生的干预,实现眼科疾病早筛查早治疗,同时推动主动健康管理意识向基层延伸。
阿克苏地区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廖飞表示,数智眼科健共体改革为阿克苏地区眼健康事业乃至整体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带来革命性变化。“未来,我们还将把成果经验推广到其他医疗领域,织就一张数字化医疗保障网络,惠及更多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