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丨推动全民阅读的科学指引
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梁玉春 博士研究生 闫世恒
阅读是人类发展、人生出彩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全民阅读,多次强调读书的重要意义,深刻把握阅读的本质特征,揭示人类阅读规律,为全民阅读作出科学指引。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引,天山南北书声琅琅,全民阅读蔚然成风。
深刻回答“为什么阅读”的价值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这深刻回答了“为什么阅读”,揭示了阅读的重要性。
阅读之于公民个体,是人生进步的阶梯。知识不可能先验地内生于人们的头脑,要依靠阅读来获取。人们在阅读中掌握关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理论和知识,汲取人类历史上重大事件成败和政权兴衰的经验教训,可以获得思想启迪,增长人生智慧。人们在阅读中了解古今中外先贤高士的嘉德懿行,潜移默化,志存高远,修身养德,做有德性的人。
阅读之于中华民族,是民族精神培育、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途径。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琅琅书声中得以培育、继承和弘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在阅读中国语言文字、文化典籍、历史记载中得以世代传承,展现出世所罕见的突出连续性特性,塑造了中国人民自信自强的优良品格和强大的精神力量,构筑起中华民族厚重深邃的精神气质。
深邃阐明“阅读什么”的本体论
习近平总书记对领导干部“阅读什么”提出“读好书”的明确要求,这也是对全民阅读的重要指导。
阅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时代精华,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经典。阅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是各族干部群众特别是领导干部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创新理论、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路径。
阅读做好工作必需的各种知识书籍。阅读要坚持重点论,增强针对性,秉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原则,结合实际工作需要,阅读与本职工作相关的理论,掌握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的知识,用理论和知识赋能工作,使工作成为有理论指导、有知识加持的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方法科学的实践。
阅读古今中外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古今中外优秀传统文化书籍是人类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精华。阅读古今中外经典名作,是开阔视野、汲取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最佳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博览群书,仅从总书记在讲话中大量引用的历史典故,就足以见出阅读中国古典书籍之广泛。而国外经典传统名著如思想家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等的著作,文学家莎士比亚、托尔斯泰、歌德等的著作,都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阅读之列。
科学指明“怎样阅读”的方法论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读书方法,提出“善读书”的方法论,指明阅读“过河”的“桥或船”,既是对人类数千年来阅读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中国智慧的充分运用和创新性发展。
持之以恒“苦读”。习近平总书记曾以近代学者王国维的治学境界形容理论学习要勤奋刻苦,指出要有“望尽天涯路”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即便是“衣带渐宽”也“终不悔”,即便是“人憔悴”也心甘情愿,最后达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领悟。这引人入胜的比喻道出了读书辛苦的特质:读书从来不是轻松之事,必须摒弃浮躁,静得下心,坐得住冷板凳,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精神,下苦功夫,勤读、苦读,刻苦钻研,方有所得。
扎扎实实“笃读”。阅读切忌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要以专注执着,往实里读、往深里读,读出理论的深厚、读出知识的丰富。这就要求人们读原著、学原文,避免阅读二手资料可能产生的浅读、偏读、误读甚至恶读。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阅读原著原文是必然要求。当前,要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以进一步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以及原创性贡献和原理性成就的学习把握。
灵活机敏“巧读”。读书要善用“巧力”,学会“扬弃”,把“厚的读薄,薄的读厚”,切忌不辨良莠死读书,囫囵吞枣。凡“入眼者”不必照单全收,务必来一个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的淘沥,不要做书呆子,而要做“书虫子”,咀嚼吸收有利于自身成长进步的营养成分,放弃无益甚至有害的内容。
自立独立“思读”。思考是阅读的重要环节。“学而不思则罔”的古训阐明了思考在阅读中的作用。只阅读不思考,那是浅阅读,处于人类阅读实践的感性认识阶段,是阅读的初级阶段,收获有限。在阅读中思考是深阅读,依托自身积累积淀的理论和知识,对阅读内容进行逻辑归纳、系统集成、分析抽象,形成新的概念、观点,提出自己独立的见解,便将阅读上升到了理性认识阶段,是阅读的高级阶段。因此,我们在阅读中一定要勤于思考,常常“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做到学而思、思而悟、悟而得。
联系实际“用读”。读书为了求用,读以致用是亘古不变的阅读规律。如果不能把阅读掌握的理论和知识用以完善人格、促进工作、精进人生,阅读便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风,牢固树立“阅读为用”理念,做到知行合一,把所读运用于工作生活,让工作更进步、生活更美好。
推动全民阅读的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阐明了要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道理、学理和哲理,为全民阅读提供了价值论、本体论、方法论指导,是推动全民阅读的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刻领会、坚决贯彻落实。
遵循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力量参与的原则。健全完善全民阅读促进综合协调机制,为推动全民阅读提供体制机制保障。实施全民阅读促进战略,强化政府主导责任,完善机制,健全制度,加强宏观指导和政策推动。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组织阅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全民阅读。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阅读,带动群众提升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要大力推进全民阅读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军营,使阅读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加强全民阅读宣传推广。新闻媒体要加强全民阅读宣传,宣传优秀出版物和全民阅读先进典型,推广全民阅读活动,在全社会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各级政府积极建设全民阅读活动品牌,在各类阅读场所经常性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建立完善优秀出版物推介机制,持续向社会推荐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精品读物。
加强全民阅读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阅读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建设覆盖城乡、实用便利、服务高效的全民阅读设施,构建全民覆盖、全龄受益、普惠高效的全民阅读促进体系。大力加强党群服务中心、公共图书馆等的阅读基础设施建设,鼓励车站、机场等公共服务机构和场所设立阅读设施。
加快推进数字化阅读。顺应数字阅读趋势,适应公众阅读行为和阅读习惯数字化转型,建立内容丰富的数字阅读资源库群,加大全民阅读优质内容数字供给,提升数字出版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支撑能力。改善数字阅读消费服务方式,降低数字阅读成本。
最是书香能致远。让我们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人生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让书香弥漫天山南北,让阅读成就美好人生,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提供强大精神和文化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