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林公西行勘地泽南疆
继虎门销烟的丰功伟绩后,林则徐又在塔里木盆地谱写了屯田实边的篇章。新垦土地交由当地民众耕种,大力造福边疆人民。林则徐和田之行的宝贵历史,应从尘封的典籍走向火热的生活,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发挥积极作用,不断厚植文化润疆的坚实根基。
● 薛原 / 文
林则徐是伟大的民族英雄,被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鸦片战争爆发后,1842年12月,林则徐因积极禁烟抗英,遭受不白之冤,被清政府免官革职,谪戍新疆伊犁。1845年1月,按照道光皇帝旨意,林则徐不顾年迈体弱,从伊犁出发,前往南疆履亩勘地,为朝廷制定南疆垦荒政策提供依据,其中就有和田地区。
林则徐铜像 资料图片
林则徐为什么要来南疆勘地
和田古称“于阗”,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是古丝绸之路南道重镇。林则徐之所以来和田勘地,与时代大背景有关。清道光朝平定张格尔、玉素甫之乱后,为了恢复农业生产,节省军政费用,道光皇帝逐渐认识到屯田实边的重要意义,认为“屯田一事,实为安边便民、足食足兵之良法”。尤其鸦片战争后,英国等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疯狂经济掠夺,勒索巨额战争赔款,给清政府造成巨大经济压力。此时,新疆作为协饷地区,财政状况日益艰难。清政府迫切希望通过大兴屯田的办法,尽快达到裕饷实边目的。同时,林则徐谪戍伊犁期间,协助伊犁将军布彦泰在伊犁垦荒成功,给道光皇帝带来了启示,于是南疆各地按照道光皇帝颁发的鼓励垦荒的谕令纷纷奏请垦荒。但是,道光皇帝对于大规模新垦土地如何进行分配的问题还有疑虑,一时难以决策,最终决定委派林则徐前往南疆各地核实清楚情况后再行决策。
道光二十四年十月,道光皇帝通过布彦泰传谕,委派林则徐前往南疆勘丈地亩、兴办水利、招民安户、考核工费等,并根据南疆实际情况提出解决垦荒相关问题的办法措施,供朝廷参考。清政府高度关注的南疆屯田垦荒工作,最终由林则徐推向了高潮。清代新疆屯田时间持续近200年之久,是中国封建社会西北屯田发展的高潮时期,相关垦荒成效甚至一直惠及今天。
林则徐南疆勘地之行
据林则徐《乙巳日记》等史料记载,道光二十四年十二月十七日,林则徐在其三子林聪彝陪伴下,从伊犁惠远出发,一路南下,翻越天山后进入南疆。道光二十五年二月五日到达南疆喀喇沙尔。之后,在喀喇沙尔办事大臣全庆陪同下,一路踏勘库车、乌什、阿克苏、和阗、叶尔羌、喀什噶尔、喀喇沙尔七城新垦地亩,加上中途经过的英吉沙尔,走遍了当时的南疆八城。林则徐跋山涉水,不辞艰辛,抵达和阗,之后从和阗开始折返。一直到道光二十五年六月在喀喇沙尔向朝廷上报奏稿,共勘查南疆垦地60余万亩。之后,林则徐又继续在吐鲁番、哈密勘地。道光二十五年十一月,林则徐在哈密奉旨东归。
林则徐在和田勘地的具体情况,《乙巳日记》为后人留下了完整的档案资料。目前,研究林则徐南疆勘地的文章,均以该日记为蓝本。林则徐《乙巳日记》蕴含着大量有价值的历史信息,是一个有待深入挖掘的历史文化宝藏。
据《乙巳日记》记述:林则徐勘查完库车、乌什、阿克苏垦地后,沿叶尔羌河南下,经巴尔楚克,越叶尔羌,从泽普、叶城一路向东赶赴和阗。经过二十天的奔波,道光二十五年三月进入和阗辖境,在和阗辖境驻留12天。林则徐南疆勘地60余万亩,其中和田勘地10.01万亩。光绪朝纂修的《钦定大清会典事例·户部》记载,道光二十五年“又议准和阗所属达瓦克地方,开垦地十万一百亩,招回户垦种地九万六千亩”“余地四千一百亩,赏给新伯克”等。
林则徐和田勘地成果
按照道光皇帝旨意,达瓦克是林则徐和田勘地的重要目的地。道光二十五年三月,林则徐用4天时间往返达瓦克,行程大约200多公里,实地踏勘10.01万亩可垦荒地。经史料查证,达瓦克就是和田县的塔瓦库勒(现已被划分为多个乡镇),《和田地区志》第九编《屯垦》记述,“林则徐在和田勘田一周,与当地官员一道在达瓦克丈量出可开垦土地6673.33公顷。”
经实地勘查,林则徐与全庆商议后,通过布彦泰奏报朝廷,依据和田实际情况,建议将达瓦克可垦荒地就近分配给当地人承种,最终道光皇帝采纳了林则徐的建议,转而积极支持达瓦克垦荒工作。道光皇帝对达瓦克垦荒事宜非常重视,连续五次作出谕批。
水是和田垦荒建设的关键。垦荒期间,和田配套水利建设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进步,林则徐实地勘查了达瓦克新渠龙口,并向朝廷报告了和田“复于洋阿一带,觅得泉源五十余处,接引入渠,终年皆堪灌注”的水利建设情况,为朝廷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达瓦克新渠龙口,为道光二十四年和阗办事大臣奕山捐廉修建。另据《和田县志》记载:道光二十八年“塔瓦克干渠(即塔瓦克新渠龙口)之四条支渠修成(即下恰拉克渠、阿多巴什渠、玉龙喀什渠、波罗渠),可灌溉农田18565亩。”这些水利设施,为达瓦克的长远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相关水利设施的遗址遗迹,现在还有迹可循。
南疆之行,艰辛的旅程,艰苦的环境,没有消磨掉林则徐的意志和信心。继东南沿海虎门销烟的丰功伟绩后,林则徐又在塔里木盆地谱写了屯田实边的人生新篇章。其中林则徐和田勘地,取得了丰硕成果。林则徐以其远见卓识和务实的工作作风,积极向道光皇帝建言献策,将新垦土地交由当地人耕种,大力造福边疆人民,终使和田这片祖国西部边陲之地得到清朝中央政权的高度关注,给予和田开发建设极大的帮助支持。通过林则徐的努力,和田传统农业区扩大到了玉龙喀什河下游。如今和田县塔瓦库勒乡已成为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的绿洲明珠,在新时代持续焕发出勃勃生机。
林则徐曾写下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著名诗句,其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励后人不断勇毅前行。2025年是林则徐南疆勘地180周年,也是林则徐诞辰240周年,林则徐和田之行这笔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应该从尘封的历史典籍中走向火热的现实生活,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单位:和田地委党史地方志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