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加速建设现代物流枢纽体系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石鑫
8月的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一派繁忙景象。
新疆乾程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的一批汽车配件刚刚搭载新疆“天山号”多式联运品牌班列启程,前往哈萨克斯坦。
“‘天山号’开行以来,货物发运时效有了大幅提升。”作为长期与“天山号”合作的企业,该公司业务经理单雪琴深刻感受到了“天山号”品牌班列的便利性,货物抵达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24小时内,即可完成全流程的班列业务。
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是“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标志性工程。从“天山号”常态化运行,到全国首创“软篷车”货运模式测试成功,再到“铁路快通”全面覆盖,一个高效联通国内国际的现代物流枢纽体系正加速成型。
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中欧班列(乌鲁木齐)集结中心一角(资料图)。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韩亮摄
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与临空经济区管理委员会陆港服务局负责人钟荷花介绍,截至7月底,国际陆港区已累计开行中欧(中亚)班列9700余列,为构建西向国际通道奠定坚实基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自2023年12月启动的 “天山号”,其发运频次实现了从最初每周2列,到每周超过10列,再至如今平均每天稳定发运2列以上的“三级跳”。截至8月1日,“天山号”已成功发运超1000列,成为驰骋在亚欧大陆上的亮丽“新疆名片”。
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的活力,源于持续不断的模式创新。
——“全程时刻表”重塑时效标准。先后开行乌鲁木齐—霍尔果斯—阿拉木图、乌鲁木齐—意大利萨莱诺等4条新疆首趟全程时刻表班列线路,将运行时间较普通班列压缩60%以上。
——“软篷车”货运全国首创。将中方传统的国际道路运输集装箱箱体改造为软篷箱体,一举增加载货量约1至2吨,并成功测试首票运输,可降低单位物流成本约20%,为跨境道路运输带来了革命性变化。
——“东向海铁联运”拓宽出海通道。与天津港、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紧密合作,累计开行东向班列2000余列。天津港(乌鲁木齐)内陆箱管中心的落地,为企业提供了“家门口”的港口箱管服务,吸引了产业集聚。
打通堵点、优化环境,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在“软联通”上也做足了文章。
针对华南电商货物西向运输难题,成功推动广州至乌鲁木齐铁路运费下降50%以上,并创新开行“粤新快线”铁空联运班列,构建起“华南货、新疆转、亚欧达”的新通道。此举有效解决了传统公路运输的天气困扰以及航空运输的高成本难题。
通关效率是关键。
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联合铁路部门、海关创新的“集结中转运输”模式,让货物实现“换票不卸车,一次集结、无缝中转”,使每组货物成本降低约1700元,时效提升20%。同时,“铁路快通”模式在“天山号”多式联运品牌班列上实现全覆盖应用。今年以来,通过该模式发运约1.8万组集装箱,累计节约成本超300万元,口岸通行时间节省2到3小时,手续大幅简化。
此外,全疆首个国际道路运输(TIR)便利服务中心提供“当日申请、当日办结”的一站式服务,正吸引更多国际运输企业在此常态化开展业务。
如今,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的“朋友圈”不断扩大。境内,与疆外其他省份中欧班列发运城市的物流合作,先后发运中欧跨境班车(重庆—新疆—德国)、西部陆海新通道“新疆—重庆—东盟”跨境联运班列、“豫新班列”等,物流集聚能力持续提升。境外,支持优势企业发展,布局9个海外仓,覆盖亚欧多国,“百仓百港”运营网络持续完善,境外集货分拨能力显著增强。
汽笛声声,驼铃新曲。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正加速成为亚欧黄金通道上的关键枢纽,为新疆拓展高水平对内对外开放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