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辆车跑出90万公里,20万颗心暖成一团火——记2024年度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牙生江・艾力克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张磊
8月21日,天刚蒙蒙亮,牙生江・艾力克驾车驶出了巷子。像过去十几年中的每一天一样,他要在阿克苏的大街小巷奔波十几个小时,将需要帮助的人送达目的地。
2024年,牙生江・艾力克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受访者供图
这位阿克苏市红桥街道长安社区的个体经营者,自2009年至今,开过7辆车,行驶里程超过90万公里,相当于绕赤道22圈,花费78万余元,足迹遍布全国239个城市,服务各族群众20余万人次。今年,中央社会工作部等22个部门和单位组织开展了2024年度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宣传活动。近日,2024年度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名单公布,牙生江・艾力克榜上有名。
这一切的起点,是在牙生江14岁时,一位路遇的司机免费载他从乌鲁木齐回到阿克苏。“当时觉得,开上车就能行侠仗义走四方。”上千公里路程中,乐于助人的种子在他心里扎下了根。
1993年,牙生江买了人生中的第一辆车,跑起阿克苏市到阿瓦提县的线路班车。见到行动不便的老人,他喊“上来吧”。遇到学生,他说“不用掏钱”。碰到有急事的乡亲还常常绕路相送。他总说:“谁还没个急事,能帮一把帮一把。”
后来,牙生江开起了“新时代团结旅馆”,也时常为有困难的群众免费提供住宿。一直到2009年,旅馆拆迁后,他买下一间门面房,用房租作经费服务群众。他开始穿梭于阿克苏市的大街小巷,免费搭载有需要的人。
“你免费送人,汽车的油费、维修费怎么办?”总有乘客不解。每每遇到,牙生江只是笑笑,“人活着,总得干点比钱金贵的事。”
“我自己做不到,既然我爱人想去做,我为啥不全力支持他?”牙生江的妻子吉米兰·托乎尼亚孜说。
有了家人的鼎力支持,牙生江前行的脚步更加坚定。
2014年,牙生江在车顶装上喇叭,车身贴起标语,由阿克苏市出发,开启首次“民族团结宣传全疆行”,提供免费乘车服务并宣传民族团结,105天跑遍新疆大部分县(市、区)。几年后,他又用75天,跑完了第二次“民族团结宣传全疆行”。2018年,他历经120余天,将车一路开到北京,完成了“民族团结宣传全国行”。他的车成了移动的民族团结宣传站,他走到哪里,民族团结的歌声就唱响到哪里。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三小学教师周大胜曾搭乘过牙生江的车,得知牙生江的事迹后,他感触地说:“他用行动坚定守护着民族团结,用点滴善举汇聚起民族大爱,为这个社会带来温暖。”
在为民服务过程中,牙生江结识了很多朋友。
10多年前,付杰荣的老伴朱永禄坐过牙生江的免费车,从此两家人成了亲人。朱永禄被牙生江的事迹感动,特意写了本书,记录他的故事,甚至主动出资支持他做志愿服务。朱永禄去世后,牙生江守灵三天,送了老人最后一程。
牙生江的车。受访者供图
牙生江的事迹不仅温暖着各族群众的心,也激励着更多群众投身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他帮助过的乘客,有的成为劳动模范、致富带头人,有的和他一样走上了帮助他人的道路。出租车驾驶员尼亚孜·吐尼亚孜受他感染,车里总备急救包;商户麦麦提江・哈斯木牵头开展起长达七年的爱心送考服务。
一面国旗、一辆车,牙生江依然在路上。“只要我的身体允许,我就要把这个好事继续做下去。”他说,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称号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于他而言,这是对一名共产党员践行初心的肯定,是对一个平凡人用90万公里车辙丈量民族团结之路的见证,更是对千万个像他一样的“星火”的召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