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援疆 潮涌天山丨民生项目里的幸福滋味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拍热扎提·阿不都
对口援疆,民生优先。
在新疆壮美的民生画卷中,少不了民生援疆浓墨重彩的一笔。8月11日至17日,“对口援疆 潮涌天山”主题采访团记者深入天山南北,实地走访见证各援疆省市秉持“民生优先”理念,坚持资金项目向民生领域、基层一线和重点地区倾斜,用实绩书写温暖厚重的民生答卷。
如今,天山南北正发生令人振奋的变化:城乡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升,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一幅安定祥和、充满活力的新时代新疆发展图景正徐徐展开。
医疗“造血” 筑牢健康根基
“现在,我的眼睛恢复得很好,报纸上的字都能看见。”8月17日,正在皮山县人民医院复查的白内障患者何希友说。何希友今年70岁,患白内障已有10年,受眼病困扰的他,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今年3月,安徽援疆医生为他免费做了白内障手术,使他重见光明。
8月17日,在皮山县人民医院高压氧治疗中心,医生正在操作设备。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拍热扎提·阿不都摄
在皮山县,像何希友老人一样,受益于“皖疆光明行”项目的患者有207人。
医疗援疆,光靠“输血”还不够,更重要的是“造血”。2017年,安徽省投入援疆资金2.14亿元建成皮山县人民医院新院区,配备先进医疗设备。为了更好地提升受援地诊疗水平,造福当地群众,安徽省累计选派192名医疗专家开展帮扶,通过“院包科”“师带徒”等方式,帮助当地医院建强重点科室、培养医疗人才。
“除了‘皖疆光明行’项目外,安徽省投入3000万元援疆资金,还实施了‘皖疆关爱行’及‘皖疆手足情’项目。‘皖疆关爱行’已为148人免费实施了髋膝关节手术;‘皖疆手足情’已为161名儿童矫正了手足畸形。”安徽省援疆专家、皮山县人民医院副院长龚敬说。
作为对口援疆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援疆是增进受援地群众福祉的民生工程。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新疆兵团阿拉尔医院(以下简称“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让边疆群众感受到了“医”靠。
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首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近年来,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康复和应急为一体的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各项医疗指标显著提升,截至今年6月,微创手术同比增长40.62%,日间手术同比增长180.82% ,转外就医患者同比下降54.46%等亮眼数据,持续吸引南疆乃至全疆患者前来就医。
浙江省台州市援疆指挥部党委副书记、副指挥长杨虎介绍,2023年以来,台州市累计投入援疆资金1.53亿元,选派20名长期医疗专家、30余名柔性专家,通过“传帮带”培养当地人才151人次,引进新技术151项,其中59项填补南疆技术空白,提升了当地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
就业赋能 夯实发展基础
“我来植物工厂工作快一年了,已经学会了十多种水培蔬菜的种植技术,现在每个月收入4000元。”在阿克苏地区库车市玉奇吾斯塘乡甬库同心村智慧农业植物工厂,正在检查蔬菜长势的技术工人艾尼瓦尔·司马义告诉记者。
智慧农业植物工厂是由宁波市援疆指挥部建设的“共富工坊”项目。依托宁波一家农业技术公司的现代化设施农业技术,2024年10月,库车市首个智慧农业植物工厂一期建成投用,包含叶菜和草莓植物工厂,从采收至入库全程冷链,36小时就能让蔬菜现身4000多公里以外的杭州超市。不仅如此,这座投资过亿的智慧工厂,依托“政府搭台+企业运营+农户参与”模式,带动周边户村民转型为产业工人。
“目前,甬库同心村有25名村民在智慧农业植物工厂从事育苗、数据记录等工作,年增收超4万元。”库车市玉奇吾斯塘乡乡党委书记王涛介绍。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在各援疆省市干部人才心中,这根弦时刻没有放松。
以就业增收为目标,安徽省援疆指挥部通过“筑巢引凤”,引进新疆徽岳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徽岳记”),在皮山县藏桂乡打造瓜蒌全产业链,有效带动了当地就业。“瓜蒌产业总投资15亿元、规划瓜蒌种植10万亩,分三期建设。目前,公司已种植瓜蒌4.72万亩,带动2500余人长期稳定就业。三期项目达产后,将带动1.1万人实现稳定就业。”安徽省援疆干部、皮山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新宇说。
8月17日,在安徽省援疆前方指挥部引进的新疆徽岳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瓜蒌种植基地,员工正在查看瓜蒌长势。皮山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皮山县藏桂乡英吾斯塘村村民帕提古丽·图如普在徽岳记工作两年多。从最初不知瓜蒌为何物,到如今熟练掌握地瓜蒌与架瓜蒌的种植技术,她不仅学到了技能,更因为稳定的工作,让生活变得充满希望。“我每个月工资3500元,前不久还买了一辆小汽车,日子越过越红火,心里也越来越踏实!”帕提古丽高兴地说。
文化润疆 共绘团结画卷
在“月亮屋”读绘本、在绘画室画画、在舞蹈室跳街舞……这个暑假,洛浦县文化馆成了孩子们的艺术乐园。走进馆内,歌声清越、琴声悠扬,随处可见专注绘画的小小身影和随音乐自由舞动的蓬勃朝气。
8月17日,在洛浦县文化馆“月亮屋”读书室,孩子们正在读绘本。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拍热扎提·阿不都摄
这座由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投资3000余万元打造的文化馆,新增馆舍近4000平方米,拓展了舞蹈排练室、音乐排练室、绘画室等功能空间,并利用寒暑假开设舞蹈、绘画、音乐等免费培训班,每年惠及数百名孩子,让艺术种子在童心扎根。同时,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建立起“首都名师赴和田”长效机制,定期邀请北京舞蹈学院、中央民族大学等院校的专家学者,为洛浦县文化馆民间艺人演出团进行“面对面”“手把手”专业提升培训。
“北京援疆实实在在的资金、人才和资源的支持,让我们自身素养得到了提升,民间艺人演出团荣获了全疆广场舞大赛一等奖、健身操舞类全国一等奖、自治区健身操舞创编大赛一等奖等多项殊荣。”洛浦县文化馆馆长凯米拉·阿卜杜拉告诉记者。
各援疆省市以文化为纽带,与天山南北各族儿女在一次次交往交流交融中,心越来越近、情越来越浓,由共同文化滋养的团结之花,在这片广袤大地上盎然绽放,熠熠生辉。
在库车市萨克萨克街道龟兹小巷深处的“巾帼创业工坊”内,努日古丽·买买提的艾德莱斯绸手工艺品店、马小艳的“万象非遗工坊”与王芳的奶茶店比邻而兴。三位不同民族的创业者在朝夕相处中互帮互助,成为这条小巷中交往交流交融、携手发展的温暖缩影。
“巾帼创业工坊”是在宁波市援疆指挥部的支持下修缮而成,于2024年9月开始建设,是“宁波援疆·巾帼创业行动”的一项重要工程和示范点。
有近30年艾德莱斯绸制作经验的努日古丽说,“我们以前在别的地方经营着一家裁缝店,在宁波援疆的帮助下,我们将店铺搬到了龟兹小巷。小巷的人气越来越高,我们店铺的生意也比以前更红火,每月销售额增加了三成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