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处是吾乡 | 河南小伙在新疆收获双倍甜蜜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索蓉芝
9月2日,午后的阳光透过橱窗洒在裱花台上,奶油与水果的香甜在空气中弥漫,负责人王亚方正忙着接待客户。2010年,他拎着一箱烘焙工具,带着精湛的蛋糕制作手艺和对未来的期盼,在库尔勒市定居下来。15年过去,如今他已手握4家蛋糕门店钥匙、带领30余名员工深耕烘焙领域,凭借坚持与热爱,王亚方把一个个精致的蛋糕,做成了连接城市烟火与个人理想的温情纽带。
8月20日,在库尔勒市的店里,王亚方在为直播做准备。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索蓉芝摄
王亚方来自河南省,在广州、上海等城市打拼时认识了他的妻子。2010年,他们回到了妻子的家乡库尔勒,租下了市中心商业街旁一间60平方米的小店。夫妻俩凑钱在当地报纸上刊登了豆腐块大小的广告,写着“手工蛋糕,新鲜现做”,可接连半个月,每天进店的顾客寥寥无几,最多时一天只卖出2个小蛋糕。傍晚收摊时,妻子对着没卖完的蛋糕叹气,王亚方却笑着递上一块刚做好的曲奇:“咱的手艺不差,就是还没让大伙儿尝到,再等等。”
夫妻俩咬着牙坚守——选料上,面粉必须是新疆本地的高筋麦粉,奶油只用动物淡奶油,水果要去早市挑最新鲜的库尔勒香梨、葡萄,就连装饰用的糖霜,都得是进口的纯蔗糖;制作上,奶油要打发到提起打蛋器能形成直立尖角,抹面要做到“零瑕疵”,裱花的每一笔都要精准流畅。
有一次一位阿姨来订生日蛋糕,皱着眉说:“这奶油有点腻,孩子不爱吃。”王亚方立刻记下,当晚就调整奶油与糖的比例,第二天特意给阿姨送去一块改良后的小蛋糕。靠着这份认真与执着,从2011年开始,小店渐渐有了起色,有时订蛋糕的订单排到了一周后。
2014年,王亚方开了第二家店,2016年、2025年陆续又开了两家店,最大的店300平方米,客源也从零散顾客变成了稳定的家庭客户、周边企业,小店的甜香,慢慢成了库尔勒市民舌尖上熟悉的味道。
去年年底,一场“个转企”的转变,为蛋糕店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彼时,库尔勒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员上门宣传政策,拿着资料耐心讲解:“个体工商户发展到一定规模,转成企业能享受更多扶持政策。”王亚方翻看着资料,想到个体工商户在拓展单位茶歇、企业庆典蛋糕业务时,经常受阻,他当即决定转型。
从提交材料到审核通过,市场监管局开通了“绿色通道”,工作人员全程指导,原本以为要跑好几趟的手续,短短一天就办完了。去年12月,王亚方拿到崭新的营业执照,“新疆金恩莱坊食品有限公司”几个字格外醒目。
转企后,公司规范的账目让合作方更放心,今年年初,公司就成功中标了3所学校的毕业季蛋糕制作订单,曾经的小店,踏上了规模化发展的新台阶。
今年7月1日,王亚方又注册成立了巴州金恩甄选食品有限公司,公司特意开辟了20平方米的手工蛋糕体验区。每到寒暑假、周末,都有家长带着孩子来做蛋糕,孩子们在王亚方的指导下抹奶油、摆水果,不亦乐乎。
王亚方深知新疆农产品的独特优势,去年就多次往返于库尔勒香梨种植基地、若羌的红枣园,和农户们沟通合作事宜。“库尔勒香梨水分足、甜度高,做成慕斯口感清爽;若羌的红枣软糯,加到蛋糕胚里营养又香甜。”他推出“梨香千层”“枣泥戚风”等新品,让更多人通过蛋糕爱上新疆。
从一个初来乍到、连方言都听不懂的创业者,到如今成为一名能熟知老顾客口味偏好、参与城市美食文化推广的企业家,王亚方在库尔勒实现了个人价值,也见证了城市的发展。曾经狭窄的商业街变成了繁华的商业综合体,破旧的小巷铺上了沥青路,就连自己的蛋糕坊,也从“夫妻档”变成了规范化企业。王亚方说,将带着对烘焙事业的热爱,在这片土地上继续逐梦,把甜蜜传递给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