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程在新疆丨“大脑”升级!新疆莎车百万千瓦储能电站完成“构网型”改造
“发电容易,储电难!”如今,随着技术不断进步,水力、风能、光伏发电已越来越普及,然而,真正的挑战却在于如何高效储存、远距离稳定输送,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新能源的损耗。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西缘,一片湛蓝色的光伏板海洋与一座充满科技感的巨型储能电站,正为优化中国的能源结构注入强劲动力。
2023年7月,总投资近50亿元、装机规模达100万千瓦的莎车光储一体化项目正式投运,成为当时全疆单体容量最大的电化学储能电站。2025年4月,该项目又率先完成从“跟网型”到“构网型”的新型储能技术全面升级,成为新疆首个100万千瓦构网型储能项目。
这一范式革命,不仅为西北地区新能源发展提供了关键技术范本,也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贡献了新疆方案。今天,让我们一同探寻这座“能源巨无霸”背后的战略意义与创新价值。
中核集团新华发电新疆莎车100万千瓦光储一体化电站。
从“跟网型”到“构网型” 意味着什么?
莎车100万千瓦光储一体化电站,是一个功率大、容量也大的“充电宝”。光储一体,就是一边是光伏矩阵在发电,一边是储能电站将多余的电量储存起来,有需要的时候再释放,有效减少“弃光”现象,最大化利用清洁电力。
作为大型光伏的配套项目——储能电站,以前是采用传统的“跟网型”技术(被动跟班),只会听话地充放电,电网一抖它就歇菜, 电网稳定,它才能工作。
今年,这个巨型“充电宝”,历时7个月完成了新型储能技术升级!它相当于拥有了“最强大脑”和“独立人格”。 它能主动帮助电网保持稳定(电压和频率),甚至能在电网虚弱时站出来当“主心骨”,这就好比一个优秀的总监,能管理更多有个性的员工,还能把团队带得井井有条。
简单地说,这次升级就是为了让咱们的绿色电力更稳定、更可靠,是为未来更多新能源上网提前打好“超级地基”!
这个“超级总监”在管理谁?
莎车这座超级“光伏+储能”电站,规模之大、技术之新,堪称能源领域的“巨无霸”。
电站的光伏发电区占地约2.7万亩,相当于2500多个标准足球场。一共铺了约190万块光伏发电板,这些板子晒着太阳就能发电,是电站的“主食来源”。这个超大“光伏矩阵”一年的发电量,可以满足一个90万人口的城市一年的全部用电需求。
这座电站不仅监管着190万块光伏板,还与附近新疆最大的水利工程——阿尔塔什水电站“做朋友”,实现“水光互补”。当阳光好时,光伏多发电;当天气不好时,水电站就多发力。两者灵活调配,就像两个好兄弟互相补位,保证了电力输出的平稳和高效。
这不只是个大电站,更是一个聪明、可靠、绿色还暖心的能源基地。它把新疆丰富的太阳能资源高效利用起来,通过“光伏+储能+水电”的黄金组合,解决了绿电不稳定的核心难题,为我们提供了更稳定、更清洁的电,同时也带动了地方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这个超级“充电宝”有何聪明之处?
电站的储能区占地约50亩,有154个电池舱。这些可不是普通的大电池,每一个里面都塞满了安全系数很高的磷酸铁锂电池。它们组成了一个超大规模的“充电宝矩阵”,是电站存电的核心装备。
光有电池还不够,这个“充电宝”还特别聪明!因为它有一套强大的 “能量管理系统” ,就像是整个储电站的智慧大脑。这个大脑会实时决策:什么时候该充电,什么时候该放电,放多少电最合适,以此来保证电网的稳定。
它最厉害的本事,就是解决了让电网最头疼的“发了电,没人用;急着用,又没电”的问题。
该项目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19.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53.4万吨,相当于种了一大片森林,为蓝天减负。
喀什地区光热资源优越,年日照时数约2800小时,拥有大量可供光伏开发的沙漠、戈壁和荒滩土地资源,并拥有喀什—巴楚—莎车三角环喀750千伏稳定电网大通道,是建设大型光伏电站的理想之地。截至目前,喀什地区已建成光伏装机288.4万千瓦,在建规模达785万千瓦。莎车100万千瓦光储一体化电站的成功升级,标志着喀什乃至新疆可再生能源发展迈入了全新阶段。
延伸阅读
跟网型: 传统模式。储能系统像一名“追随者”,需要依赖电网这座“大山”提供的稳定电压和频率信号才能正常工作。它通过检测电网的波形来同步自身输出。
它就像一艘动力船在跟着一艘领航的航母。航母(主电网)提供稳定的航向和速度(电压和频率),动力船(跟网型储能)只需要根据航母的动向,调整自己的油门和舵,紧紧跟随即可。如果航母消失了(电网崩溃),动力船就会失去方向,不知所措。
主要用于削峰填谷、能量时移等场景,即根据电网的调度指令,在用电低谷时充电,在用电高峰时放电,像一个“听话的能源搬运工”。
构网型: 先进模式。储能系统像一名“领导者”,能够自身建立和维持电网的电压和频率,为电网提供稳定支撑,甚至可以在无网的情况下独立构建一个微型电网。
它本身就像一艘航母或者一个独立的发电机。它能够自己产生稳定的电压和频率信号,为其他船只(跟网型光伏、风电、储能)提供跟随的基准。即使主电网垮掉,它也能在局部形成一个稳定的“微电网”(海岛模式),保证重要负荷的供电。
除了完成基本的充放电功能外,更核心的作用是为电网提供稳定性服务,如一次调频、虚拟惯性、无功补偿、黑启动等,是电网的“稳定器”和“压舱石”。
监制:丁涛
统筹:冯婷、喻鹏涛
策划:葛惠芹
编辑:王昕冉
视频剪辑:卡那提·胡尔马尼亚
海报设计:海若微
素材来源:石榴云、新华发电公司、莎车县融媒体中心
出品:新疆日报社(集团)
指导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网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