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能把沙漠围起来!一组数据看新疆越织越密的立体交通网
新疆地形多样,有“三山夹两盆”的地貌特征。高耸的天山横贯中部,连绵的沙漠分布南北,过去,一道道天然屏障阻碍着交通运输和人员往来。
七十年来,新疆逐渐构建起一个综合立体的现代交通网络:
新疆有28个干支线机场,这个数字领跑全国;
有能把沙漠网起来的铁路网,现在“一轴、两环、两对外、三出疆”的9557公里铁路,已经覆盖新疆80%以上的县级行政区域;
公路总里程达到23万公里,实现高速通达所有州市地,让各个区域打破地理限制,实现互联互通。
人畅其行 物畅其流
新疆立体交通网越织越密
总台记者 宋文植: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新航站楼的占地面积大约有50万平方米,超过了原来三座航站楼的总和,刷新着人们来到新疆的第一印象。新疆的交通发展有多快,在这里就能找到答案。
曾经,这座戈壁荒滩上诞生的机场只有500多平方米的候机楼和一条土跑道。
经历多次改建,如今它已经是一座拥有三条跑道,近两百个机位的大型空港。从航线寥寥无几到覆盖亚欧非的20多个国家,四通八达的“空中丝路”,让这里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
新疆地域辽阔,为连通更多地区,一座座支线机场应运而生,编织出一张空中交通网。截至目前,新疆干支线机场数量达到28个,居全国第一。2024年,新疆机场群旅客吞吐量突破4800万人次,国内外航线达595条。
在新疆,架起立体交通网的不只有空中桥梁,还有一条条钢铁动脉。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无一寸铁路”到9557公里钢轨穿越天山南北,联通东西内外。不断延伸的铁路路网为经济繁荣与民生改善注入强劲动力。
总台记者 宋文植:我就在和若铁路的一趟列车上,窗外就是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这片看上去无边无际的沙海,如今已经被一条完整的铁路圈起来了。
2022年,和若铁路建成通车,世界首条沙漠铁路环线从此完成闭环,南疆腹地的多个县市结束了不通火车的历史,沙漠之外的远方不再是人们遥不可及的梦想。
歌声一响,舞步一跳,和若铁路上每月定期举行的“列车巴扎”热闹开场。从当天新鲜出炉的烤包子到各色瓜果制成的饮料食品,铁路沿线居民制作的美食特产被带上火车,节节车厢变成移动的集市。
新疆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也因为四通八达的交通网而一键触达。从独库公路到S101,再到今年刚刚开通的阿禾公路,15条精品自驾路形成了全域旅游路网。过去需要“来回绕”才能打卡的分散景点,如今一脚油门就能“全打包”。
总台记者 宋文植:随着公路的贯通,游客数量的增加,很多的牧民都把自家的毡房搭建到了这里,游客们来到这里不仅可以住宿,还可以品尝当地的美食,购买农特产品,可以说一条公路的贯通解锁了当地牧民增收致富的新方式。
条条公路连通的不只有风景,还有千村万户的家门。从1978年到现在,新疆公路总里程增长了近10倍。从“飞越三山”的航线,到“环抱盆地”的铁路,再到连接千家万户的公路,越织越密的立体交通网重塑着新疆大地的时空版图。一条条通向远方的道路让边陲变枢纽,孤岛成热土,送来发展与繁荣,联通梦想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