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丨博尔塔拉河畔的“武汉果”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李嘉妮 通讯员 王纲
提起棉花,总能想到新疆,但在博乐,提起棉花,还会想到武汉。
“在新疆种出的棉花,产量比国内其他省份翻一倍!”9月19日,新疆楚创高科种业有限公司的技术员张兵正查看今年的新棉籽,这些都是由张献龙院士团队培育研发的“华棉702”种子种植收获的。
在张兵眼中,这不仅是一粒粒种子,更是武汉援疆工作队的创新实践缩影。他们把武汉科技基因、产业优势嫁接到博乐“资源沃土”上,走出一条“输血”变“造血”新路子。
把“规划图”变成“实景画”
产业发展,项目是“压舱石”。武汉援疆工作队把每一个援疆项目都打造成经得起检验的民心工程。
9月19日,在博乐市南城纺织园区20万锭缝纫线项目现场,工人们正忙着平整地面,钢构配件整齐码放,厂房地沟施工已完成60%。
“从8月15日开工到现在,天天都有新进展,等项目投产,我们在家门口就能上班。”家住附近的00后高翔盯着工地,眼里满是期待。
总投资8亿元的20万锭缝纫线项目,是武汉援疆工作队产业援疆的“代表作”之一,更是两地携手发展的生动写照。从“中国缝纫线之都”汉川到博乐,几千公里距离,两次实地考察,不到5个月,企业团队便敲定落户博乐,连不少技术工人都主动告别家乡,只为把产业援疆的蓝图铺在博乐的土地上。
“项目不是‘撒胡椒面’,要往产业痛点、民生难点上投。”这是武汉援疆工作队产业组组长钟振宇的口头禅。目前,总投资约3亿元的博州协丰赛湖酒店、希海臻阁建国酒店正加速推进。这些项目就像“毛细血管”,一头连着产业发展,一头连着百姓就业,未来不仅能丰富博乐文旅业态,还能带动上千人实现就地就业。
2025年,武汉援疆工作队争取援疆资金1.08亿元,推进7个重点项目,涵盖纺织、文旅、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在项目推进中,他们建立“责任制+调度制”,像“管家”一样盯进度、解难题,目前所有项目均全面开工,有序推进。
用“产业链”提升“新动能”
“光有项目还不够,得引来‘金凤凰’,让产业链‘活’起来。”武汉援疆工作队把招商引资当作头等大事,武汉援疆工作队领队、博乐市委副书记张吉军带头“走出去”,足迹遍布福建、浙江、河南等9个省市,像“红娘”一样为博乐市产业链建设牵线搭桥。
在纺织产业上,他们下功夫延链补链强链,推动新疆金鑫昱纺织有限责任公司调整产能,计划新上208台喷气织布机。助力新疆东之源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新增500台喷气织布机及面料生产线,让博乐的纺织产业从“纺纱”向“织布”延伸,附加值翻好几番。在生物医药领域,西帕食品已获批国内首家蛋黄磷脂多肽生产许可,成功研发出蛋黄磷脂多肽、水解卵清蛋白、白蛋白多肽等高附加值核心产品,成为博乐生物医药产业的“新引擎”。
截至目前,武汉援疆工作队已完成招商引资签约额11亿元,这些“新鲜血液”正让博乐的产业“筋骨”越来越壮。
“种子比黄金贵,但比黄金更难‘炼’。”新疆楚创高科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岭捏着一粒黄豆大的棉种感慨。2015年,该公司响应湖北“科技援疆”号召落户博乐,在张献龙院士团队支持下,将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科院的尖端育种技术“嫁接”到新疆。
十年间,科研人员像候鸟般冬赴海南、夏驻新疆,完成10万朵棉花人工授粉任务,最终育成适应西北内陆的棉花品种“华棉702”。如今,该品种推广面积已超150万亩,亩产比当地主栽品种增产50公斤,亩均增收350元以上。
凭“真功夫”换来“好口碑”
在博乐边境经济合作区,金鑫昱纺织车间里,1250名员工正操作着40万锭纺纱设备。这里90%的员工是当地及周边群众,夫妻工月收入超万元。“我们不仅是办企业,更是建家园。”企业负责人李斌说。
从金鑫昱纺织到西帕食品,从禾大节水灌溉到于万自动驾驶产业园,武汉援疆工作队以“链式思维”援疆:向上嫁接资源,引进湖北名仁纺织20万锭缝纫线项目,一期投资8亿元;向下延伸链条,推动金鑫昱筹划208台喷气织布机,东之源新增500台喷气织布机。
“过去援疆是‘输血’,现在要‘造血’。”钟振宇比喻,援疆就像搭积木,既要给模块,更要教方法。企业引进来,更要留得住、发展好。武汉援疆工作队把“店小二”服务做到了企业心坎上,从调研谋划到科技支撑,从市场开拓到人才培养,全方位为企业保驾护航。
为给产业发展提供“保姆式”贴心服务,武汉援疆工作队深入企业一线,通过实地走访摸清企业需求,为企业提供全流程、精细化发展参考与支持;借鉴武汉国企改革经验,牵头完成产业投资重组方案,帮助本地国企“强身健体”;推动武汉经开区党政代表团来考察,让东风汽车商城落户博乐。
科技和人才是产业发展的“发动机”。武汉援疆工作队选派科技领域援疆干部,引进武汉工程大学等单位35名专家组成“智囊团”,为56家企业解决石灰石深加工、农业种植等技术难题。
让“援疆情”结出“幸福果”
今年8月25日,博乐市沿河路的广场上展出的东风猛士越野车引发市民围观。“武汉造的车能适应新疆路况吗?”面对疑问,东风集团产业协作办总监赵颖伟笑着打开车门说,它们不仅适应新疆,还能从博乐直奔中亚。
这场“东风伴星河”专场活动,签下4项协议,更开辟一条“武汉造—博乐聚—中亚销”新通道。同时,“两地双仓”项目连接博乐与义乌,“疆品入汉”工程今年已实现销售额4500万元……
“博乐是天山北坡的‘十字路口’。要用好口岸优势,让边疆从末端变前沿。”武汉援疆工作队队员王亚东说。
项目建设—招商引强—服务提质—科技赋能,武汉援疆工作队的每一步都注满浓浓“援疆情”。他们的实践也提炼出产业援疆武汉经验:前后方联动,汇聚资源合力;精准施策,突出特色优势;创新驱动,培育内生动力;优化服务,留住企业人心。
如今的博乐,纺织厂房拔地而起,文旅项目加快建设,农特产品走出新疆,越来越多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正如武汉援疆工作队队长、博乐市委常委温荣所说,援疆不是单向输出,而是双向奔赴,要继续把武汉的好经验变成博乐的好实践,让博尔塔拉河畔的产业之花越开越艳,让两地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