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亲人来了丨“守好边境报党恩”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张艳芳
9月28日上午,萨尔布拉克草原的秋风里带着暖意,魏德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上空飘扬的五星红旗格外鲜艳。“七一勋章”获得者、兵团第九师161团退休职工魏德友和老伴刘景好早早等在家门口,翘首迎接远道而来的中央代表团。
“受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这次专门来看望你们!”
“刚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回来,北京的亲人就到家里来了,我真是太高兴了!”85岁的魏德友紧紧握着亲人的手,声音微微颤抖,布满皱纹的脸上笑开了花。
走进客厅,茶几上摆着新鲜的红枣、苹果和桃子等,这些水果是夫妻俩为亲人特意准备的。墙上最醒目的位置,挂着习近平总书记为魏德友颁发“七一勋章”的珍贵合影。“有无数人都在为祖国守边,我只是最普通的一个,可党和国家给了我这么高的荣誉,我心里满是感恩。”魏德友迫不及待向北京的亲人讲出心里话,“总书记一直牵挂着新疆,多次来考察,这次还专程参加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大家心里别提多激动了。这些年,新疆的变化特别大,这一切都得益于党的好政策。”
这些变化,魏德友体会尤深。1964年,年仅24岁的魏德友响应号召,从原北京军区转业到兵团第九师161团,把家安在了边境线上。61年来,他与日月、羊犬为伴,与风雪、恶狼较量,一个旧水壶、一台收音机、一架望远镜、一根牧羊鞭,成了他巡边路上的“四件宝”,巡边总里程达20余万公里,堵截越界牲畜数以万计,劝返和制止临界人员千余人次,其管控区内未发生一起涉外事件。
“一生只做一件事,我为祖国守边防。”从年轻小伙到耄耋老人,魏德友把青春奉献给了边疆,被誉为边境线上的“活界碑”。
魏德友戍边事迹展览馆就在他家旁边,中央代表团参观了展览,被他的戍边故事深深打动。
这些年,魏德友获得了许多荣誉,可他始终觉得自己是个平凡人。常年在风沙里巡边,他无数次在边境线上升起国旗,再苦再难也没动过离开的念头。“这里再荒凉,也是祖国的土地,总得有人守着。”说起现在的边境,老人眼底泛起泪花,“我想告诉总书记,现在边境线各个点位特别安全。”
日子一年比一年好,魏德友倍感欣慰,“由衷感恩总书记、感恩党中央。我还要继续巡逻,把边境看好,为国家多作贡献,守好边境报党恩。”
61年来,魏德友走坏的胶鞋能堆成小山,用坏的收音机有50台——那曾是他了解外界的唯一途径。从徒步到骑摩托车,再到用上无人机,巡边方式在变,可魏德友的坚守始终如一;家里盖起了新房,家用电器一应俱全,生活越来越好,可他守边护边的初心从未改变。在魏德友夫妇眼中,边境线并不遥远,因为它始终能听见祖国的心跳;边境线并不艰苦,因为它能磨砺出人内心最清澈的信念;边境线也并不漫长,因为在这里,走出了一个党员无悔的奋斗之路。
“女儿魏萍从山东回来,也成了一名护边员。这戍边的担子,我们会一代代传下去!”魏德友和老伴在中央代表团送来的纪念品旁合影,胸前的党员徽章与纪念品上的“70”字样相映,院中五星红旗迎风招展,诉说着戍边岁月的变迁,也映照着一名共产党员的滚烫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