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中秋 | 国庆红 中秋月,家国情怀铺展新图景——乌鲁木齐国庆中秋假期双节同庆观察
10月6日,在疆来城,龙狮队以矫健的身手和精湛的技艺展演,吸引市民游客驻足欣赏。 (者米热扎提·木塔力甫摄)
新疆网讯(记者史传芝 王畅彤 王磊 郭军鸽 王丽娜 贾梦妍 盖煜 牟敏 李凯)又是一年中秋至,月圆情圆人团圆。
当国庆假期与中秋佳节相逢,天山脚下铺展开一幅“国庆红”与“中秋月”交相辉映的动人画卷。乌鲁木齐,红色记忆、文化传承与民生服务深度融合,在团圆祥和的节日氛围中绘就了一幅饱含家国情怀的崭新图景。
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主题成就展的辉煌印记,到各红色场馆涌动着的参观人潮;从社区里居民巧手制作的花灯、邻里共享的百家宴,到我市推出的十项便民惠民利民务实举措——乌鲁木齐正以丰富多彩的形式,让传统佳节浸润时代内涵,让国泰民安与万家团圆在节日实践中同频共振,焕发出温暖而深厚的凝聚力。
红色记忆家国情怀熠熠生辉
10月6日,中秋佳节,在这寄托思念、祈愿团圆的节日里,市民、游客走进乌鲁木齐文化中心及各红色革命纪念场馆,触摸历史脉动,感悟时代变迁,将个人家庭的团圆小幸福,融入对国家繁荣、民族复兴的深沉大爱之中,谱写了一曲家国同频、命运与共的动人乐章。
当“雪莲”造型的乌鲁木齐文化中心玻璃幕墙在秋阳下熠熠生辉,展览馆有序排队进馆的队伍与展厅里此起彼伏的惊叹声,共同谱写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的时代交响。一连数日,日均超万人次的参观热潮中,市民游客在市博物馆、展览馆的文献影像与文物展品间触摸历史脉搏,于新旧对比中感悟家乡发展奇迹。
走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主题成就展,5500平方米展厅仿佛时光隧道,1600余幅图片与1400件实物模型构建起立体史诗。
参观者孟亚伟在“时光传送机”前翻动32组新旧影像,土坯房与摩天大楼的强烈对比让他读懂:鳞次栉比的高楼里,矗立着几代人艰苦奋斗的脊梁。
市博物馆《家园记忆》展厅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情感纽带。59岁的李军指着展柜里的奶油糖纸向孙辈讲述曾经的故事,王芳在老式收音机前重温与母亲共听《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温馨。从粮票布票、大哥大到现代化移动支付终端乃至AI技术的广泛运用,让市民张丽感慨“翻天覆地的变化”就在生活的点滴间。
来自昌吉市的游客付红杰说:“我先参观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主题成就展,再看《家园记忆》展,这些生活记忆与历史发展脉络相互映照,让我真切感受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在明德路上的毛泽民故居纪念馆,参观者聆听这位“红色大管家”在新疆的革命故事。25岁的张玉和说:“当下的幸福生活源于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无私奉献。先辈们的精神激励着我们,让我们心中充满了建设家乡、报效国家的力量。”
这个中秋,乌鲁木齐的夜空格外明亮。红色场馆不仅见证了历史的辉煌与生活的变迁,更成为凝聚人心、培铸情怀的精神高地。当千家万户共赏一轮明月时,那份对国泰民安的祈愿、对家国同运的体认,已深深融入这座城市的血脉,化作迈向未来的磅礴力量。
多彩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秋佳节,不仅是一个时间的刻度,更是一条温柔而坚韧的文化纽带,将城市的现代节奏与古老的文明脉动紧密相连。今年的中秋,乌鲁木齐各族干部群众欢聚一堂,在巧手制作中传承技艺,在共读分享中品味经典,在欢声笑语中传递真情,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韵味在节日的烟火气里悄然流淌,深入人心。
一盏花灯,一份传承。在水磨沟区七道湾街道会展社区,一场“巧手做花灯,欢乐迎中秋”主题活动正在温馨进行。专业老师耐心指导,居民们手持玉兔、月亮、莲花等造型的材料包,兴致勃勃地裁剪、粘贴、组装。零散的部件在大家的巧手下,逐渐变成了一盏盏精巧别致的发光花灯。当温暖的灯光同时亮起,映照着一张张灿烂的笑脸,现场瞬间被欢乐与祥和的氛围笼罩。
“小小的花灯,传递的不仅仅是节日的祝福,更多的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带孩子一起参加活动的市民吴婷婷说。
乌鲁木齐县水西沟镇溪水社区的活动室里,居民们围坐在一起拼装花灯骨架、粘贴灯面、绘制图案,将“家的团圆”与“国的喜庆”融入创作。社区干部吴媛媛一边指导,一边向大家介绍中秋节的起源与习俗,以及花灯所承载的美好寓意。居民马培华捧着亲手制作的花灯说:“中秋节和邻居们一起做花灯、聊习俗,这个节过得热闹又有意义。”
米东区铁厂沟镇瑞华社区,孩子们的笑声格外清脆。“童心盘中‘绘’明月”活动中,他们在普通餐盘上描绘圆月、玉兔、桂花等,有的还加入了自己的奇思妙想。小学生邱石举着作品兴奋地说:“不仅画了玉兔和月亮,还知道了中秋节为什么要赏月、吃月饼,太有意义啦。”社区党总支副书记美丽·乌斯满说,活动让孩子们在创作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团圆与文化的种子在心中扎根。
当阅读遇上中秋,节日便多了一份深邃与雅致。沙依巴克区长江路街道牛奶巷社区,一场“学民俗、赏满月”读书会,让各族居民沉浸于书香与茶香交织的文化盛宴中。居民张雪芳从嫦娥奔月的传说讲到古今中秋习俗的演变,让大家了解“中秋的前世今生”。“既能了解中秋习俗,又能品茶香、与邻居交流,这样的活动特别有意义。”居民董燕说。
多彩的活动不仅丰富了节日生活,更让中华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成为连接各族群众情感的重要纽带。
同庆佳节共绘民族团结“同心圆”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的喜悦依然浓厚,中秋佳节的温馨氛围又已弥漫全城。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乌鲁木齐市以一系列丰富多彩、情深意长的活动,将节日的欢庆深化为民族团结的实践,让“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的浓厚情怀,在共享共乐、互敬互爱的生动场景中,焕发出温暖而磅礴的时代力量。
庆中秋,达坂城区西沟乡沙梁子村村委会院子里歌声嘹亮。一场以“情满双节宴聚邻里”为主题的民族团结联谊活动在这里举行。
村民们自编自导的舞蹈,跳出了新时代的精气神;嘹亮的爱国主义歌曲演唱,唱出了对祖国的祝福。随后的“抱团取暖”“蒙眼走猫步”等趣味游戏,更是在阵阵欢声笑语中,迅速拉近了邻里之间的距离。
最暖人心扉的环节,当数“百家宴”。长长的餐桌上,汇聚了各族村民的拿手好菜:喷香的辣子鸡、鲜美的手抓肉、金黄的油香、酥脆的馓子,还有大家一起做好的月饼。大家围坐一起品尝美食,交流着烹饪心得与生活趣事。“一口美食一份情,一张长桌聚民心”,这其乐融融的场景,正是“民族团结一家亲”最生动的写照。
在高新区(新市区)二工乡百园路新村,民族团结的乐章同样在奏响。韵味十足的舞蹈《恋人的承诺》舞出了天山脚下的浪漫,典雅婀娜的《贵妃醉酒》则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文艺的共鸣尚在心间回荡,一股浓郁的抓饭香气已弥漫整个院落。“来来来,都坐这儿!”村民艾则孜·冶克牙热情地招呼着邻居。这边,马俊端着一盘五仁月饼,顺势坐在艾则孜·冶克牙身边,月饼的甜与抓饭的香在此刻交织,大家一边分享月饼,一边聊着家常。“大家同吃
一锅‘团圆饭’,温馨,热闹。”马俊说。
天山区赛马场街道榆园路社区则组织居民前往红山公园,赏秋景、话团结。金秋十月的红山色彩斑斓,各族干部居民在林则徐雕像前合影留念,在红山塔下眺望乌鲁木齐的繁华景象。
“中秋节是团圆的日子,能和好邻居们一起欣赏家乡的美景,共同见证今天的幸福生活,太有意义了。我们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让日子越过越好。”居民米拉依·吐拉洪说。
从乡村的百家宴到社区的团圆饭,从院落的文艺联欢到公园的登高望远,这个国庆与中秋交织的假期,乌鲁木齐用一个个具体的场景、一段段真挚的情感,让中秋明月映照出“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同心底色。
“宠客”之道彰显乌鲁木齐热情
今年国庆中秋双节同至,旅游与探亲两大节日主题交织,极大刺激了公众的出行意愿。早在假期来临之前,同程旅行平台数据显示,假期期间,以乌鲁木齐为目的地的机票搜索热度、酒店搜索热度、景区门票搜索热度分别同比增长超过75%、超过82%、增长68%。
为迎接八方来客,乌鲁木齐以其宽广的城市胸襟与精细的服务理念,深情执笔,以“十项便民利民惠民措施”为墨,在出行、游玩、服务的每一个细节处挥毫,书写了一座城市最诚挚的“宠爱”篇章,纷纷收获市民、游客的点赞。
旅程的顺畅与舒心,是游客对一座城市的第一印象。乌鲁木齐深谙此道,将“宠客”的诚意首先倾注于出行的“最初一公里”。假期期间,全市2万余个免费开放的停车泊位,如同一份份精心准备的“见面礼”,瞬间化解了游客“一位难求”的焦虑。
来自北京的游客王克芬自驾抵达后,本已做好景区停车“打持久战”的准备,却意外顺利地将车停进了大巴扎景区旁的停车场。“这份‘实惠’太贴心了,连续玩5天,能省下不少开支,心情都跟着轻松了。”
乌鲁木齐的“宠客”之道,不仅在于提供便利,更体现在困难时的援手与不经意的包容之中。“柔性执法”让这座城市的温度直抵人心。
山东游客王琦驾车带亲友出游时,车辆突发故障,情急之下未及时放置警示牌。正在他忐忑不安时,现场交警并未简单处罚,而是首先上前帮忙将车辆推至安全区域,在了解情况后,对其采取了“首违免罚”的人性化处理,仅以批评教育的方式提醒注意事项。类似这样对于外地游客因不熟悉路况而产生的轻微交通违法,民警们也多以热情指引和耐心提醒代替冰冷的罚单。这样的包容与体谅,让游客感慨:“这座城市充满了善意。”
如何让游客的旅程从“路过”变为“沉浸”?乌鲁木齐借势造势,通过精彩的文旅活动与实实在在的优惠福利,释放出巨大的“宠客红利”。
国庆中秋假期,刀郎演唱会在乌鲁木齐唱响,《我爱你中国》的激昂旋律引发全场共鸣,而《关于二道桥》《2002年的第一场雪》等经典歌曲,更勾起了无数人对这座城市的向往。不少游客循着歌声,专门去体验歌词中提到的“二路汽车”,打卡城市地标。
“可以乘坐歌曲里的二路汽车在乌鲁木齐体验,真是太有感觉、太方便了。”江西游客刘克己说,他乘坐二路汽车把沿途景点打卡了一遍,无论在景区、公园还是博物馆,都感受到了乌鲁木齐对游客满满的热情与关心。
以此为契机,乌鲁木齐推出的配套服务更显贴心:凭演唱会门票,游客可在103家旅行社享受报团折扣与立减优惠,在24家星级饭店及11家民宿享受住宿餐饮特惠。10月1日至18日,新疆天山野生动物园、天山大峡谷等多家景区均免收首道门票。这一系列“真金白银”的投入,将游客的出行成本降至最低,游玩体验升至最高。
从免费停车的“硬核”实惠,到柔性执法的“换位”思考,再到文旅联动的“真心”馈赠,乌鲁木齐的“十项措施”环环相扣,构成了一套完整的“宠客”体系。它让八方来客在顺畅的旅途中尽兴,在尽兴的游玩里感动。而这些发自内心的点赞与口碑,正是对乌鲁木齐这座城市开放、包容、好客服务品质的最佳认可与最高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