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观察丨逐梦油城正当时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魏永贵
崛起于荒原戈壁的克拉玛依市因油而生,因油而兴。
1955年10月29日,克拉玛依一号井喷出工业油流,标志着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的诞生,也标志着克拉玛依市崛起于荒原。历经70年,克拉玛依市风华正茂,青春正好。
10月23日,“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成功实践”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五场,克拉玛依市领导围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克拉玛依在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中走在前、作表率”主题,介绍了克拉玛依从戈壁荒原到能源之城、算力新城、绿色之城的发展历程。

2025年8月,克拉玛依云计算产业园区景象。闵勇摄
亘古荒原变新城
狂风呼啸的戈壁深处,零星油苗悄然渗出地表,黝黑黏稠的液体,在灼热的阳光下散发着神秘的气息。
这片区域,被称为“黑油山”。1955年7月6日,在黑油山一个小土丘上,克拉玛依一号井开钻。独山子矿务局1219青年钻井队在钻台前立下铮铮誓言:“安下心、扎下根,不出油、不死心!”1955年10月29日,钻头挺进620米深处时,积蓄万年的滚滚油流从井口喷涌而出……
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在新疆克拉玛依诞生。城市,随着滚滚油流拔节生长。
“我们刚刚共同隆重庆祝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再过几天,也就是10月29日,我们将迎来克拉玛依油田勘探开发70周年。70年来,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在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克拉玛依各族儿女团结一心、艰苦奋斗,共同书写了从戈壁荒滩到现代化宜居宜业之城的壮丽篇章。”10月23日,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成功实践”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克拉玛依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凯深情回顾了克拉玛依的70年奋斗历程。
克拉玛依被誉为共和国石油长子、新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2002年克拉玛依油田原油产量突破1000万吨以来,原油产量连续24年稳产千万吨以上,成为中国西部地区第一个千万吨级大油田。近70年来,累计为国家输送原油4.5亿多吨、天然气1100多亿立方米,生产乙烯1800多万吨,为新中国工业发展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如今,诞生于戈壁荒原的克拉玛依市,已发展成为一座经济充满活力、环境充满魅力、社会繁荣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的现代化工业城市。从“没有草,没有水,连鸟儿也不飞”的戈壁到井塔林立、河流穿城、绿树成荫的“明珠”,克拉玛依的蝶变,正吸引全疆、全国乃至世界的目光。

新能源产业是克拉玛依市“一主多元”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为克拉玛依市一家光伏电站项目图景。崔文娟摄
产业兴旺活力足
走进克拉玛依数字经济产业园的新疆丝路新云智算中心(克拉玛依)——宜昌产投西部未来AI智算中心机房内,一排排服务器整齐排列,指示灯交替闪烁。140架机柜、2112P的算力,为克拉玛依市数字经济产业的发展贡献着力量。
这个智算中心由新疆西部未来伟达数据技术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成立于2024年10月,于2024年12月26日投入运营,截至今年9月底,已实现营收2177.35万元。
“自治区和克拉玛依市对算力经济的发展高度重视,为我们加快发展打开了广阔空间。”新疆西部未来伟达数据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金枝表示,公司将积极响应自治区算力经济产业发展布局,以克拉玛依市为基地,充分发挥企业技术优势,为新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作贡献。
“油气主业塑造了克拉玛依的筋骨,新质生产力正在赋予这座城市新的活力。”克拉玛依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王晓林说,近年来,克拉玛依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构建“一主多元”现代化产业体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多条赛道跑出加速度。
在新能源方面,克拉玛依市依托优质风光资源,新能源装机规模年均增长40%。在氢能产业方面,克拉玛依市在全疆率先布局,全面启动“风光制氢、石化用氢、氢电供能”产业链布局。在新材料方面,克拉玛依市化工、硅基、碳基等产业实现新突破。在数字经济方面,克拉玛依市建成六大数据中心,拥有6.5万个标准机柜,已形成智能算力1.7万P,规模位居全疆首位、西北前列。
“克拉玛依是一座为梦想加油的城市。我们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团结拼搏、逐梦前行,努力在全疆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中走在前、作表率。”陈凯说。

2024年8月26日,克拉玛依市的宜人风貌。崔文娟摄
宜居宜业欢歌起
社区供销惠民直销店让百姓买到实惠蔬菜,持续扩充学位实现中小学生就近入学,建设老年病医院守护银发健康,城市道路综合治理让城市交通更加安全畅通……
“各族百姓心心念念的每一件事,无论大小,我们都认认真真地揣在心里、抓在手上,最终一定要落到实处,要让各族群众实实在在地看到变化。”陈凯说,克拉玛依市每年把财政支出的70%以上用于民生领域,坚持每年由群众提、代表定、政府办,面向全市各族群众,征集一批大家最希望办成的民生实事。经过年初人大会议上由市人大代表票决,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用心用情用力办出成效。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克拉玛依市加大投入力度,全力实施稳就业政策。2024年以来,克拉玛依市累计兑现就业补助资金1.9亿元,发布职位7.1万个,努力让劳动者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
教育和医疗是群众关心的问题。克拉玛依市多年来持续推进教育强市,实施“名师名校名校长”工程,是西部首个、全国第二个全域通过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评估的地级市。中考平均成绩、高中录取率、高考录取率、本科批次录取率,连续位居全疆前列。
“我们用心守护百姓健康,先后建成4个国家级、14个自治区级临床重点专科,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市’目标。推出无假日门诊、午间延时门诊等特色服务,就医等待时长缩短了55%,患者的满意度越来越高。”陈凯说。
绿色发展、节能降碳,克拉玛依市让“蓝天碧水绿城”能够看得见、摸得着。“从昔日1%的绿化覆盖率起步,三代克拉玛依人接续奋斗、引水植绿,把克拉玛依建成了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市绿地覆盖率达4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06平方米。”陈凯说,在克拉玛依,湿地公园、大小湖泊错落交织,绘就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画卷,“今后,我们将持续深化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唱响新时代的克拉玛依之歌,让克拉玛依更加美丽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