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制造“绿”动焕新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马伊宁
天山南北,“绿”意渐浓。作为全国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和西北重要的工业增长极,新疆始终将绿色转型发展置于新型工业化的核心位置,追“新”逐“绿”,对标“双碳”目标,以精准政策为笔,以扎实行动为墨,推动工业领域减污降碳,以“点上突破”实现“面上开花”,为建设美丽新疆注入源源不竭的绿色动能。
绿色工厂
激活产业链“乘数效应”
数字化生产设备代替传统制造设备,实现高生态效率的生产能力;创新优化生产流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排放;探索工业循环经济标准化模式,形成循环工业经济发展新格局……新疆制造业正以绿色工厂为载体,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形态重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向绿色转型。
日前,2025年度自治区级绿色制造示范单位名单公布,上榜自治区级绿色工厂31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家、绿色工业园区1家。

10月9日,新疆乌苏啤酒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企业供图
新疆乌苏啤酒有限责任公司是新晋的自治区级绿色工厂。公司先后启动“蒸汽管道优化工程”“锅炉纳米保温层改造”,以工艺创新促节能,每年可节约天然气约17万立方米。
在水资源管理上,该公司实施“中水回用”项目。项目投用后,污水再生处理能力达150吨/天,节水率提升11%,年节水约3万吨。
绿色基因的注入,激活了产业链“乘数效应”,大幅提升了企业的“含新量”“含绿量”。
同样荣登榜单的新疆米东天山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以循环经济模式开辟了行业新路径。作为全国首家100%电石渣替代石灰石生产水泥的企业,公司构建了完整的“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产业链,年消纳电石渣等工业固废约160万吨,推动水泥行业从“资源消耗型”向“资源再生型”华丽转身。2024年,企业依托工业固废研发的家装专用精品水泥填补了市场空白。
截至目前,新疆共有自治区级绿色工厂225家、自治区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6家、自治区级绿色工业园区11家。“十四五”以来,全区累计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111家,比“十三五”末增加51家;累计培育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9家、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7家。
政策赋能
产品“含绿量”“含金量”双提升
工业废渣废料变成绿色建材、续建项目盘活聚甲醛新材料项目、电解铝产业链向低碳新材料延伸……当前,新疆新型工业化“含绿量”持续提升的生动实践在天山南北上演。
这些实践,是在各地产业园区积极引导下形成的系统性绿色升级浪潮。推动新疆制造业绿色发展,不仅需要企业自身努力,更需要强化政策赋能,探索绿色制造体系培育新路径。
碳中和背景下,新疆各产业园区积极引导企业朝着生态友好、绿色低碳方向转型升级。2024年底,新疆出台《推动园区(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十五条措施》,明确提出推动园区绿色低碳发展,强调我区将研究出台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实施意见,扎实推进工业领域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以绿色工业园区、绿色工厂和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建设为重点,大力开展绿色制造示范单位培育工作。

2024年奎屯—独山子经济技术开发区入选全国“无废园区”典型案例。图为奎屯—独山子经济技术开发区航拍图。图/奎屯市融媒体中心提供
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副厅长赵曦峰表示,自治区始终把绿色转型发展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点任务,严格对标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能源结构绿色调整为发力点,全面实施节能降碳行动,推动工业绿色低碳转型。
按照《自治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编制工作方案》要求,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聚焦钢铁、有色、建材、石化、5G和数据中心等节能降碳重点行业,制定“1+5”碳达峰实施方案,着力推动重点领域低碳发展。
同时,充分发挥自治区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引导作用,大力支持企业实施节能降碳改造项目。“十四五”以来,支持改造项目66个、资金9027万元,有效推动了企业绿色低碳发展。
在完善绿色制造体系方面,自治区坚持数量、质量和效益并重,以绿色示范引领为先导,促进全产业链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十四五”以来,聚焦重点企业、重点用能设备,共完成993家重点企业节能监察,指导企业不断提升能源使用效率。
一揽子绿色技术、数字技术在疆企得到更广泛应用,推动“新疆造”工业产品“含绿量”“含金量”不断提升。2024年,全区规上工业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2.6%,全区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末下降25.8%,绿色转型步伐进一步加快。
全链协同
绿色动能竞相涌现
在政策指引与企业努力下,新疆的绿色发展正从单个企业的“点”上突破,迈向全产业链协同并进的“面”上普及。
近日,位于乌鲁木齐甘泉堡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区)的新疆华瑞气体有限公司扩产50万吨二氧化碳项目正进行启动前的准备工作,项目预计2026年春节期间正式投产。
该公司副总经理佘芳说,公司利用国能化工新疆有限公司水洗甲醇二氧化碳尾气建成了年产30万吨液体二氧化碳项目,在实现废气综合利用创造效益的同时,改善了环境、减轻了温室效应,目前已成为疆内产能最大的液体二氧化碳生产企业,此次扩产后,二氧化碳年产量将达80万吨。
新疆持续优化用能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让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竞相涌现。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赵曦峰表示,将抓“存量改造”,加快传统产业绿色化升级,加强先进绿色低碳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探索培育零碳工厂和零碳工业园区,再培育一批绿色制造标杆:抓“增量做强”,培育壮大绿色低碳产业,充分发挥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着力推动制造业全方位绿色化转型;抓“回收增益”,开展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材料回收及高值化利用,不断提高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
在高质量发展新画卷中,新疆制造业必将书写出更加精彩的绿色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