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行业巡礼丨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疆篇章中贡献发改力量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文
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自治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工作总目标,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锚定中央赋予的“五大战略定位”,凝心聚力、久久为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始终站在改革前沿、发展一线,以规划为引领、以项目为支撑、以创新为动力,在天山南北书写了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篇章。

工人在生产线上生产风力发电机塔筒。李瑞/摄
扩大投资消费,进一步释放内需潜力。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和消费的基础性作用,经济内生动力持续增强。投资引擎作用充分发挥,全面落实扩大有效投资“十大机制”,探索形成“1+3+N”系统化投资工作体系。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增发国债等中央资金,支持民生类、公益类、基础类项目实施。加快实施“六重清单”“千百亿重大工程”、基础设施“十张网”等重大项目,牵引带动作用有效发挥,2024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9%。消费市场持续扩容升级,出台自治区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完善促进实物商品消费、激发消费新增长点、优化消费环境等方面具体政策举措。建立“两新”政策体系和工作协调机制,全力推进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规范调整景区门票和区间车票价格,持续降低物流成本,有效缓解“新疆不包邮”问题。
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煤炭为基础、油气为关键、新能源为未来发展方向,谋划推进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提升新疆特色优势产业在国家产业体系中的地位。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推进油气勘探开发,油气产量当量连续4年位居全国第一。原煤产量达5.43亿吨,“疆煤外运”1.4亿吨,为全国能源保供作出重要贡献;有序推进准东、哈密煤制油气战略基地建设,加快落地煤制甲醇、煤炭分级分质利用等清洁高效利用项目。新能源高质量发展,装机规模突破1亿千瓦,新疆成为西北地区首个新能源装机过亿的省份。电网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历时15年建设的环塔里木盆地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全线贯通,“疆电外送”第一、二、三通道稳定供电,外送电量连续五年突破千亿千瓦时。新兴产业乘风起势,装备制造业向“新”提质,一批能源装备领域新产品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硅光伏产业实现从石英矿到光伏组件的全链条贯通,国内最大的钛及钛合金研发和生产基地建成投产。未来产业加速发展,“疆算入渝”纳入国家算电协同任务试点,全疆首个智算中心在克拉玛依建成投用,落地一批大模型。截至2024年底,全区建成智能算力规模超万P。加快氢能产业示范区建设,氢能应用场景已覆盖石油炼化、物流运输、公共交通等多个领域。成立新疆航空产业(低空经济)研究院,大型无人机在石河子市投产组装。
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坚持将改革作为推动发展的“关键一招”,高质量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充分发挥自治区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联络员单位作用,实行清单化、项目化调度管理改革任务,主动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出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信用条例》,建立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和解决问题机制,全区民营经济经营主体占所有经营主体的比重达97.32%。对外开放水平全面提升,扎实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强化“一港”开放枢纽,中欧(亚)班列通行数量连续5年保持在万列以上。加快建设“两区”开放高地,喀什经济开发区、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新一轮发展规划全面落实,喀什经济开发区“两国双园”建设进一步推进。打造口岸开放门户,出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口岸经济发展促进条例》,实施口岸能力整体提升行动,别迭里口岸实现通关。高质量建设塔城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
夯实基础支撑,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统筹推进一大批强基础、利长远、增动能的重大项目建成投运,加快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综合交通网络日益完善,2024年全区铁路运营里程达9202公里,通达所有地州市、覆盖80%以上的县级行政区。2024年全疆公路里程达23万公里,全疆县市通高速(一级)公路比率突破94%,3A级及以上景区高速(一级)公路覆盖率达到95%,所有乡镇和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实现100%通硬化路。民用运输机场数量达28个,位居全国第一。水利现代化网络加快推进,全区建成水库655座(含兵团),总库容247亿立方米,其中:自治区506座,总库容211亿立方米,较2011年增加99亿立方米;重点河流险工险段治理和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加快建设,叶尔羌河千年水患彻底根除,满足生态、灌溉、调蓄、防洪、发电一体的水利网络格局逐步构建。
聚焦民生福祉,推进发展成果共享。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解决人民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问题,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推动发展成果惠及民生。就业渠道持续拓宽,坚持把就业摆在优先位置,培育发展具有本地特色优势、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深入挖掘推广以工代赈方式潜力,提早谋划储备一批项目,为促进全区高质量充分就业奠定坚实基础。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标准建设国家优质棉纱基地、棉花棉纱交易中心,打通棉、化、纺一体化全产业链,吸纳就业100余万人。加快建设重点民生工程,大力支持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南北疆天然气利民管道扩建工程、城乡老旧基础设施更新改造工程加快建设。加速建设喀什大学、喀什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南疆五地州实现本科教育全覆盖。对口援疆综合效益显著提升,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制度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安排援疆资金超2000亿元,十四五期间,援疆项目资金89.2%投向民生领域,91.3%投向基层,有效助力了受援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举办系列产业援疆推介活动,引导援疆资源在全疆范围内自由合理配置。
 
                         
                         
             
                     
                         
                         
                         
                         
                         
                         
                         
                         
             
                             
                 
             
             
            